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季风低压影响下的一次内陆山地暴雨成因分析 双季风低压影响下的一次内陆山地暴雨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以一次双季风低压影响下的内陆山地暴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以及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该次暴雨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双季风低压的形成和移动以及地形因素是造成该次暴雨的重要原因。通过深入分析暴雨期间的降水特征和气象环流背景,得出结论认为合成季节冷高压强度减弱和副高南移,同时加之地形抬升作用,导致形成了低纬度双季风低压。该低压系统路径选择了内陆山地区域,同时又遇到了西太平洋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共同影响,加剧了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此外,对此次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低压系统的存在和地形的作用是造成暴雨的关键原因。 关键词:双季风低压;内陆山地暴雨;形成机制;数值模拟 1.引言 内陆山地暴雨是特定区域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其降水强度大、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了解内陆山地暴雨的形成机制和气象环流背景对于准确预测和及时应对该类气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复杂性,内陆山地暴雨的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以一次双季风低压影响下的内陆山地暴雨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形成过程和机制。 2.数据与方法 本文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卫星遥感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该次暴雨进行了详细分析。气象观测资料包括降水量、气温、风速和压强等;卫星遥感数据主要利用云图和水汽图进行分析;数值模拟采用了WRF模式,通过设定同化数据和边界条件,模拟了该次暴雨的形成过程和降水特征。 3.暴雨的形成过程分析 通过分析气象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可以看出该次暴雨是在双季风低压的影响下形成的。暴雨期间,南海附近出现了一股较强的低压系统,同时伴随着大范围的水汽输送,地面上空气湿度较高。在此背景下,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水汽逐渐凝结形成云团,最终导致了暴雨的发生。此外,卫星遥感数据显示,暴雨期间的云团发展较快,而且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这也说明了该次暴雨的强度较大。 4.形成机制分析 通过分析气象观测资料及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双季风低压的形成和移动是造成该次暴雨的重要原因。暴雨期间,合成季节冷高压强度减弱,副高向南移动,形成了较大范围的气旋环流。这种环流系统与地形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面附近的气流被抬升,并以旋涡形式围绕低压中心盘旋。同时,受到西太平洋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影响,低压系统路径选择了内陆山地区域,加剧了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5.数值模拟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分析结果,使用WRF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出的低压系统路径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降水分布与实际观测结果也较为接近。这进一步证明了双季风低压的形成和地形的作用是造成该次暴雨的关键原因。 6.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该次内陆山地暴雨的形成机制主要受双季风低压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合成季节冷高压减弱和副高南移,加之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了低纬度双季风低压。受西太平洋副高和南海副高的共同影响,低压系统路径选择了内陆山地区域,加剧了降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此外,数值模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分析结果。因此,深入研究双季风低压的形成和运动规律,对于预测和应对内陆山地暴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强.双季风低压对内陆山地暴雨的影响机制研究[J].大气科学,2008,32(6):601-609. [2]郭翠华.内陆山地暴雨的形成机制及预测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9.

快乐****蜜蜂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浙江省宁波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汤成难《漂浮于万有引力中的房屋》阅读答案.docx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5届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吕梁市2025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山西省2025年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
全国各地市语文中考真题名著阅读分类汇编.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易混易错84条.docx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