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doc / 文档详情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doc 立即下载
2024-12-07
约2.2千字
约3页
0
6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doc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
一、关于建构主义的知识提到建构主义应该从那个“牛鱼”的故事说起。故事大致是这样的:青蛙和鱼一起住在一口井中,有一天青蛙出去旅行,回来后向鱼讲起外面的新鲜事,说外面有一种奇怪的生物,人们称其为“牛”,它长着两只角,四个粗粗的蹄子,一条长长的尾巴,吃草为生,结果在鱼的脑海中形成的牛的形象如下图:

普遍认为建构主义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认知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流派之说。当前,建构主义乘着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春风而备受推崇。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和学习环境等内容。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是建构主义的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知识是情境的。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4、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简单概括就是“情境”、“对话”、“协作”和“意义建构”。具体就是真实的知识内容情境,进行协作的、交流的学习活动,完成个体的意义建构。5、建构主义的学习策略设计主要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如支架式、抛锚式、启发式、自我反馈等。二、思考记得刚开始学教育心理学,先是被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说服的,进而觉得建构主义是所有学习理论中最先进最好的一种理论,在以后的教学设计时摒弃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现在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懂得了“兼收并蓄”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反过来对建构主义进行反思,发现以下一些问题。1、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理念可以启发我们的教学,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理论还不成熟首先表现在,普遍认为它只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分支或说是一个延伸。其次,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并没有清晰解释学习的过程。“建构”这个词本来就是很笼统的,可以泛指知识的形成。相比之下,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和加涅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早期的格式塔学派所提出的“认知图示”更能够清晰的描述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建构主义在学习方法上还没有系统的说明。合作学习方法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吗?大家各说一词。好像自主学习和协作都在被强调。而且,我认为建构主义还存在评价上的一些困难。撇开对错而言,怎样以一种主观去评判另一种主观?2、大家常把建构主义与素质教育挂钩,认为它必将引领教育的伟大改革。我觉得教育改革是制度和体制问题,包含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的改变、变革,和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把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来与教学改革挂钩,我觉得还说的通,作为学习或教学理论来应用,总觉得还不行。而且使用任何一种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是针对解决教育的内部矛盾而言的。更准确的说,解决的是教学问题。而这一教育的核心问题势必引起教育内外部
查看更多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对建构主义的反思2

文档大小:6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