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学》-简答题总结及详细答案2-推荐文档.doc 立即下载
2024-12-11
约1.2万字
约9页
0
6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油田化学》-简答题总结及详细答案2-推荐文档.doc

《油田化学》-简答题总结及详细答案2-推荐文档.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田化学》简答题总结
1.简述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答:①物质的性质: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大,相应的表面张力越大,金属键的分子>离子键分子>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液体;②温度:温度升高,液相蒸汽压变大,气相分子密度增加,同时液相中分子间距离增大,使净吸力减小,所以表面张力减小。
2.简述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答:①物理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特点是吸附力弱,易脱附,吸附速度快;②化学吸附是指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是化学键力,特点是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上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络合物,吸附力强,不易脱附,吸附速度较慢。
3.根据图中的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讨论在不同压力时的吸附情况。答:①在压力足够低或吸附较弱时,bP<<1,则A≈AmbP,这说明吸附量A与压力P成正比,就是图中的低压部分。②在压力足够高或吸附较强时,bP>>1,则A≈Am,这说明吸附量A与压力P无关,如图中的高压部分。③当压力适当时,吸附量A与压力P成曲线关系,如图中的弯曲部分。

4.简要论述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假设内容。
答:①气体分子只有碰撞到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吸附层是单分子层;②被吸附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分子脱附不会受周围环境和位置的影响;③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各处的吸附能力相同;④吸附是动态平衡。
5.简述影响固体自溶液中吸附的因素。答:①温度:温度升高,吸附量相应降低,但降低程度比固-气吸附量降低的幅度大;②吸附量易吸附与其极性相似的物质。
6.简要论述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
答:①起泡作用和消泡作用;②乳化作用;③润湿反转作用;④增溶作用。
7.泡沫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泡沫原稳定性是由液膜的强度所决定,而影响液膜强度的因素有:①表面粘度:表面粘度高的体系,液膜的强度高,泡沫的稳定性好。加入少量极性的稳定剂,可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力,并与起泡剂在液膜上形成较强的混合膜;②泡沫表面的“修复”作用:使泡沫在受到外来冲击时,液膜强度不变而维持泡沫稳定:③液膜表面电荷:如果液膜的上下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就会使液膜在受到外力挤压时,相同电荷的排斥,可防止液膜继续变薄。
8.乳状液的形成条件有哪些?答:①存在着互不相溶的两相,常为油和水;②存在着乳化剂,能降低表面张力,使微液珠的表面上形成薄膜或双电层,防止微液珠聚集,增加了乳状液的稳定性;③具有强烈的搅拌条件,增加体系的能量。
9.高分子物与低分子物相比,具有哪些特点?答:①高分子的分子间力比低分子大得多;②高分子的构象比低分子多;③高分子具有低分子所没有的多分散性。
10.请比较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答:①相同点:高分子溶液中的溶质与溶胶的粒子大小均在1nm~1μm;扩散速度比较缓慢,都不能透过半透膜。②不同点: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溶解在溶剂中,而溶胶粒子不会自动分散在分散介质中;高分子溶液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而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高分子溶液是均相体系,没有明确的界面,丁达尔效应弱,而溶胶是多相分散体系,丁达尔效应强;高分子溶液的粘度比溶胶大得多。
1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粘度高的原因。答:高分子化合物溶液产生高粘度的原因:①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体积大,阻碍了介质的自由运动;②高分子化合物的溶剂化作用,束缚了大量“自由液体”,特别是溶剂;③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相互纠缠,特别是浓度高时。
12.简要介绍碳酸盐岩油气层酸化时,盐酸与碳酸盐岩的反应步骤。
答:①酸液中的H+离子传递到碳酸盐岩的表面;②H+离子在岩石表面上与碳酸盐岩进行反应;③反应产物Ca2+、Mg2+、CO2气泡离开岩面。
13.酸化压裂的机理是什么?答:酸化压裂就是指:①造缝:在高于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下向地层中挤入酸,使井底压力升高,当压力高于地层岩石的破碎压力时,就会把地层原有的天然裂缝撑开加宽,或者把地层岩石压碎而形成新的裂缝;②酸化:在造缝后,继续以高排量注酸,酸液在压开的裂缝中靠水力和溶蚀作用,可形成较远的“酸压”裂缝;③支撑:酸岩反应溶蚀裂缝使壁面凹凸不平,施工后这部分裂缝不能闭合紧;这样就可形成面积较大的裂缝,提高地层的导流能力。
14.影响砂岩油气层酸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①酸化后粘土水化膨胀和微粒运移造成的孔喉堵塞;②酸化后形成的二次沉淀堵塞,主要有氟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和排液不及时造成的油气层堵塞。
15.提高酸化效果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答:①使用前置液:一般用15%左右的盐酸;②选用合适的添加剂: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粘土稳定剂、防乳破乳剂等;③根据岩石物性和储层特征,使用合适的酸浓度;④选用与地层流体相配伍的酸液和添加剂,防止地层损害;⑤及时排液。
16.酸化时使用前置液有哪些作用?答:①隔开地层水,防止氢氟酸和氢氟酸与地层反应生成的氟硅酸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油田化学》-简答题总结及详细答案2-推荐文档

文档大小:6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