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教版中职语文《致橡树》教学设计 执教人:殷玉茹执教班级:18机电2班 教材分析: 本诗编排在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是诗歌单元,重 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这首诗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高一的学生。该班学生全为男生,语文基础不高,阅 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较薄弱,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但是他们敏感、细腻、感受力强,可加以引导。 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强调对话交融是引领学生 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启迪者,是组织者、聆听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既要 有效的控制课堂又要让学生敢说话、想说话、有话说。 教学设想: 本节课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刻领悟舒婷的价值观和爱情观,并最终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 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爱情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 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确定: 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教学难点: 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教学方法: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1、多媒体播放歌曲《梅花三弄》片段,学生跟唱。(开课求新,依据学生好奇、求新的心态,刺激 学生兴趣,强化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初步引发其审美愉悦。) 2、歌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一句中“情”的含义是什么?(爱情) 那么,到底情为何物?爱情是什么?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今天,我们欣赏当 代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 二、介绍诗人及创作缘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1、多媒体出示舒婷简介: 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 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69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 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 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 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创作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 2、介绍写作缘起: 1977年3月,舒婷陪归侨诗人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 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 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 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当 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这首《橡树》交给蔡其矫,发表时改成了《致橡树》。 三、解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主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情。(诗歌欣赏必须要反复朗读,通过对音韵、节奏、意象的反复品味, 才逐渐悟到诗中情感,为共鸣奠下基础。) 1、请一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评。 2、听示范朗读。(播放名家朗读视频) 3、学生模仿,自由朗读。 4、学生朗读展示,评价。 五、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师生互动,交流感悟,逐层理解诗人的情感)。 (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思考:诗人是一开始便提出自己的观点吗?那她是如何提出的?(否定传统观点——提出新观点) 2、思考:诗歌可分为几节?(2节) (二)、紧抓意象,解悟诗情。 1、第一节意象赏析 (1)、讨论:出现那些意象?与橡树是何种关系? (2)、思考:作者对这些不平等的关系持何态度? (3)、思考:6个意象在句式上有何特点?诗人情感有何变化? (4)、教师小结:女诗人对几千年来男女不平等现象冷静思考,希望在爱情上能够独立、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