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ppt / 文档详情
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ppt 立即下载
2024-12-12
约7千字
约88页
0
8M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ppt

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十章粮食作物害虫第一节小麦害虫小麦害虫概说麦田害虫种群
1、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2、蛀茎类:麦杆蝇、麦茎蜂
3、刺吸茎、叶汁液:麦蚜(三种)害螨
4、食叶潜叶类:粘虫、麦叶蜂、潜叶蝇
5、取食吸食麦粒汁液:棉铃虫、吸浆虫、
6、灰飞虱、麦蚜传播:小麦丛矮病,黄矮病
优势种:三种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局部)、麦蚜、麦蜘蛛、粘虫(轻度回升)
麦蚜麦螨吸浆虫,地虫粘虫麦叶蜂。
发生规律要记清,综合治理贯始终。
1.地下害虫:特别是蛴螬、蝼蛄、金针虫是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的苗期害虫,是造成小麦苗期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之一。
2.粘虫:是全国分布最广的禾谷类作物害虫,每当猖獗发生的年份,冬、春小麦受到严重为害。
3.麦蚜类:广布全国麦区,但常以黄河流域和西北一带大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尤以干旱年份和地区发生重。当蚜虫猖獗时,小麦病毒病也伴随流行,损失更重。
4.蝗虫类:包括飞蝗和其它多种蝗虫,广布淮河流域的旱作区。
5.小麦吸浆虫:曾是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主产麦区的毁灭性害虫。80年代以来在全国有回升的趋势,为害严重。是主要的防治目标之一。
6.麦杆蝇:在黄河流域以北直达新疆,麦杆蝇发生较普遍,但常以内蒙、河北和山西北部等春麦区受害最重。
7.麦蜘蛛:除华南以外,我国大部分麦区都有发生。但以黄河流域冬麦区发生次数较多。
除上述种类之外,有些种类如麦茎蜂仅在局部地区发生,造成较大的损失。麦杆蝇麦茎蜂小麦吸浆虫粘虫不同生育期为害特点:
1、苗期:(出苗——冻前分蘖)
麦蚜:(缢管蚜、二叉蚜)土蝗类(只见害状不见虫),
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
其中,麦蚜在早播、干旱的向阳田块发生重,甚至能造成死苗;近年来细胸金针虫发生重;土蝗在山坡丘陵地发生较严重。另外苗期灰飞虱传播丛矮病,蚜虫传播黄矮病。
2、返青拔节期:
除麦蚜继续为害外,先后有麦长、麦圆两种蜘蛛、麦叶蜂、粘虫、灰飞虱等,除飞虱外均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但灰飞虱的传毒也已经造成了生产上的一大问题。3、穗期:
除蚜虫(以长管蚜为主)继续为害外,主要有吸浆虫(已成为主要回升害虫,须严密注视)粘虫、麦穗夜蛾、麦蛾、棉铃虫。其中粘虫、蚜虫、吸浆虫能造成不同的为害,对产量影响很大。
一、我省麦田优势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
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
麦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
麦蚜俗称:油汗、腻虫、麦蚰,均属同翅目、蚜科。
二、分布与为害
1.分布
麦蚜的分布范围很广,遍布世界各产麦国。在国内除无网长管蚜主要分布在华北外,其他三种各麦区普遍发生。但不同地区发生数量不一样。在东北、华北主要以二叉蚜为害成灾;黄河流域以三种混合为害,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以长管蚜和缢管蚜发生数量最多。2.为害
三种蚜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致使小麦叶片变黄,生长缓慢,冬前不起死苗,穗期影响千粒重,产量降低。
三种蚜虫中以二叉蚜对小麦的毒害能力最强(二叉>长管蚜>禾谷缢管蚜)。
小麦蚜虫除直接为害外,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其中以二叉蚜传毒能力最强,一般在病株吸食30分钟即可带毒,经24小时后即可传毒,在健株上吸食十分钟即可把毒传入。
传播黄矮病的能力:
二叉蚜最强>长管蚜>禾谷缢管蚜最弱。三、形态特征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缢管蚜禾谷缢管蚜四、生活史及习性
麦蚜的生活周期,可分为不全周期和全生活周期。四种麦蚜在温暖地区皆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则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每年发生代数,因地而异,发生10余代至30代不等。
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繁殖生活。以成蚜、若蚜或卵在麦苗或禾本科杂草上,主要在其基部土缝内越冬。遇天暖,仍能取食为害。小麦成熟后,飞离麦田,迁至其它禾本科植物上继续为害,并在其上或自生麦苗上越夏。
在南方,禾谷缢管蚜为异寄主全周期型。春、夏两季均在禾本科植物上生活和繁殖。秋末,可在蔷薇科植物产生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温暖南方,可以胎生雌蚜的成、若蚜越冬。种群动态规律
我省三种蚜虫发生十多代或二十多代以上,以无翅的成,若蚜在麦田越冬:一年有两个高峰:
11月份——12月份初分蘖时传病高峰
4月份——5月上、中(抽穗——灌浆)
抽穗灌浆达全年最高峰其特点:数量多,且集中在麦株上部及穗部为害,为害大,损失重。
一般的小麦播种出苗后,二叉蚜和长管蚜首先迁入麦田,禾缢管蚜也相继迁入,在11月中——12月初,三种蚜虫达到年前小高峰,各种蚜虫比例因年份不同而有差异。但此期对小麦影响不大,只是在山区、丘陵灌溉条件差的地区有时可造成死苗。在黄矮病流行区造成流行也要注意防治。
12月份中旬随着湿度的降低,田间数量下降大部分转到麦茎基部根际为害。晴日中午仍可活动为害。
次年3月,小麦返青,蚜量回升。但是由于气温低,数量上升缓慢,到3月中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第十章农作物害虫-小麦害虫

文档大小:8M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