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论语》知识点整理.doc / 文档详情
《论语》知识点整理.doc 立即下载
2024-12-12
约4.9千字
约6页
0
3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语》知识点整理.doc

《论语》知识点整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语》知识点整理
一、《为政以德》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在这里强调以“德”来治理国家,而现代国家则强调以“法”为重,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答题建议:治国以“德”为重,是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的;而治国以“法”重,则是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的。应以“法”为主,以“德”为辅。
2.[课文解读]第三大题: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题建议:政与刑是用法令规定人们不能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惩罚。德与礼是从精神上鼓励人们应该做什么,主要实施手段是教育熏陶。可以在总结归纳孔子德治思想(富民、教民、举贤、正己等)的基础上,与法治间的对比来探讨,摆正“法”与“德”间的关系。
二、《克己复礼》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在这两段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答题建议: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
注:本文中的“礼”指社会典章制度“标准”,就是用戒律信条和礼义文貌“规范”君子。本文中的“乐”指诗歌舞三位一体的文化总汇,就是用情感感化人心,教化人心。
(2)这里所说的“仁爱之心”当如何理解
答题建议: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之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画线句子与现代人主张张扬个性与尊重个性有什么矛盾
答题建议:内仁外礼,礼是外部的规范,可视为社会集团的规范、约束、纪律。从辨证入手。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1.[课文解读]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
答题建议:对孔子的人格精神予以一分为二的分析和批判的继承。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2.长沮、桀溺①耦而耕②。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③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不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
(不超过15字)。(4分)
参考答案:社会动荡,需要积极入世态度;社会动荡,不如避世自隐。
(2)上面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主张和思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四、《仁者爱人》
1.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子曰:“……”
[课文解读]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持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2.子贡曰:“如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论语》知识点整理

文档大小:3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