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doc / 文档详情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doc 立即下载
2024-12-12
约2.4万字
约18页
0
12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doc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思考题


一、举例说明古代小说戏曲创作手法的异同。
1、叙事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叙事文学,都以讲述故事为核心。(2)不同点:小说是叙述体,小说文本是叙述者的话语,其中总有一个或隐或显的、置身于故事之外的叙述者。戏曲是代言体,其中没有一个叙述全部故事的人,只有将戏曲中各个人物的行动、对话贯穿起来,才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2、人物刻画的异同。(1)相同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戏曲共同的使命。(2)不同点:小说刻画人物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行动描写等等;戏曲肖像描写主要靠化妆,心理刻画多通过演唱和表情,语言行动描写表现出鲜明的表演性和直观性。比如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对杜十娘体态、眉眼、脸庞等外貌描写,并通过人物心理、行为来塑造形象,而戏曲《西厢记》对于莺莺、红娘的外貌只字未提,人物心理也大都通过唱词来表达,至于行动,主要靠表演,尽管剧本中也有“科范”规定了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但那些文字十分简略,表演的随意性大,给导演和演员留下了自由发挥的余地。
3、情节安排手法的异同。(1)相同点:小说和戏曲的情节安排都讲究奇异性,常用巧合误会手法推动情节发展;都注重场面的设计、细节的描写;都擅长运用道具作为贯穿作品的线索;都注意细针密线,起伏照应。(2)不同点:戏曲有逻辑高潮和情感高潮之分,而小说便没有这一说。如杜十娘沉江的情节惊心动魄(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窦娥六月飞雪的情节同样充满奇异(戏曲《窦娥冤》);崔宁因十五贯被斩是源于巧合误会(《错斩崔宁》),窦娥被以药死张驴儿父亲的罪名被斩,同样也是源于巧合误会。
(详见教材11页)

二、举例说明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特征的异同。
1、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相同点:(1)通俗性。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主要阅读对象的审美需要。(2)趣味性。如戏曲中的科诨艺术则是表现语言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3)人物语言的个性化。(4)语言的精练、干净、流畅也是古代小说、戏曲语言的共同特征。
2、戏曲语言的独特性:(1)音乐性是戏曲语言的固有品性,是与戏曲艺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征。(2)语言的动作性则是古代戏曲语言的又一特点。(3)戏曲的曲词比较雅致。如《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莺莺通过唱词表达对张生应试的隐忧:“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须频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详见教材18-20页)

三、简述古代小说戏曲审美特征的差异。
1、古代小说、戏曲共有的审美特征:(1)综合性。戏曲是以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合成的综合艺术;口耳小说则由说、唱、表演等诸因素组合,文本小说除情节叙述之外,又包括诗、词、曲等诸多元素。(2)教化性。都继承中国古代文学“寓教于乐”的传统。(3)愉悦性。都通过艺术形象令人愉悦,给人以快感,进而教化读者、观众,这就是寓教于乐。(4)通俗性。接受主体主要是无文化群体,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希望在文艺领域得到表现的要求。(5)典型性。即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相对完整的艺术片断,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能反映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
2、古代戏曲独有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就是通过演员在观众面前当场表演具有完整情节和矛盾冲突的事件,塑造人物形象。戏曲因此较少含蓄蕴藉,审美主体的参与空间不大。(2)程式性。戏曲从剧本、导演、音乐、舞台调度、舞美到演员表演艺术等,都各有规则,即程式。(3)节奏性。戏曲表演中,由剧情发展、人物唱词、情绪、行为的变化运动过程中轻重缓急、松紧起伏等交替更迭和对比关系所构成的形式因素,就是戏曲节奏。(4)抒情性。曲是诗歌的一种形式。而诗歌有侧重抒情的传统,这就决定戏曲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详见教材11-13页)

四、简述古代小说戏曲文化内涵的不同。
1、中国古代小说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在表现手法上继承了史家的传统,叙事性是其根本的特征。
2、戏曲属于诗歌文化范畴,更多地表现了诗歌的抒情性本质。
(详见教材14-15页)

五、举例分析《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
1、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暴虐和穷奢极欲,如《汰侈门》“人乳饮豘”。
2、真实反映乱世知识分子的生活,用艺术形象诠释魏晋风度,如《任诞门》“刘伶纵酒”表现了嗜酒派的行为怪僻,放荡作达。
3、歌颂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如《自新门》“周处”表现主人公勇于为民除害的英雄气概和闻过则改的优良品格。
4、也有一些篇章按照封建思想来规范言行,不值得肯定。比如《方正门》中的“刘真长”。
(详见教材42-43页)

六、《世说新语》是如何用艺术形象阐释魏晋风度的?
1、何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所表现出来的以洒脱放旷、冷峻玄远为特征的行为风尚,体现了当时士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古代小说戏曲复习思考题

文档大小:12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