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方案孙小茴 教学方案孙小茴 PAGE\*MERGEFORMAT0 1 《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2.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2.形成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能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大,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难点:内能的概念理解及内能与热量的区别。 【教学用具】 一个细铁丝、红墨水、滴管、一杯冷水、一杯热水 【教学方法】 类比、讨论、归纳,比较 【教学过程】 1.引入:运动的汽车具有什么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投影)。生:发动机里有汽油,汽油燃烧提供能量。师: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与物体摩擦发热一样,都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内能。(板书) 活动一:认识内能 一、温故而知新: 1.(1)物体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2)势能分为和。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 (3)我们把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2.分子动理论的三点基本内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观察比较(投影) 观察1: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呢?“我也在动,也有动能噢!” 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有动能. 观察2:石块由于地球吸引而下落,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 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观察3: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讨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 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类比分析: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物体和地球因相互吸引、被压缩的弹簧因相互排斥而具有势能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使分子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由刚才的三个对比,我们试着来讨论一下,内能到底是什么呢? 宏观上,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机械能。微观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总结内能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三、哪些物体具有内能?(投影图片) 1.车胎内的气体。 2.铁水。 3.冰的温度很低,它有内能吗?(学生讨论,生答) 师生分析得出:由于一切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演示实验:同时向冷水、热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师: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了什么?生答 师生共同总结 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组成这个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增加,这个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加。 思考1:物体的内能增加时,温度是不是一定升高? 老师提醒学生思考,在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熔化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冰的熔化图像加以分析,得出: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思考2:一滴水和一壶水谁的内能大? 师生共同分析,内能大小还与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内分子数量 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越大。 活动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一、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 一根铁丝,我们用哪些办法可使它的温度改变,从而改变它的内能?(学生讨论,列举方法) 用铁锤反复敲打用火加热铁钉 与其它物体来回摩擦做功放在太阳下晒 用力钻木头放在热水中烫热传递 放到冰箱里 教师阐述: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今天我们来学习关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师板书:热传递) 认识热传递 1.图中所示的几个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投影) (1)金属勺子放在热汤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食品放入电冰箱,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3)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2.分析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 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讨论: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 转移到 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不同物体之间) 内能发生转移 高温部分低温部分(同一物体之间)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学生举例) 总结热传递的特点: (1)发生条件: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 (3)终止标志: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
最新上传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黄金题型).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预热题).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重点).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达标题).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轻巧夺冠).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能力提升).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试直接用).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精练).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梳理).docx
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客观题(考点提分).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