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平移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 (2)能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会利用平移的特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 (1)在对平移特征的探索中,理解及体验几何学习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2)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感受运动变化的观点,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环节,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成就感体验数学的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平移的特征、根据已知条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平移变换的分析判断、平移特征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学法:操作发现法、探究讨论法、讲授练习法。 四:教具学具:教学课件、直角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展示几组平移的现象及奥运五环的图形,指出这是一个圆通过平移得到的,如何用一定的规则平移到相应的位置以此来引入新课。 2.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什么是平移? (2).平移是由什么决定的? (3).平移的对应要素 2.eq\a\vs4\al(知识模块一图形的平移) 【自主探究】 (1).如图,在画平行线的时候,有时为了满足需要,将直尺与三角尺放在倾斜的位置上,但不管怎样,我们总可以推得: A′B′∥AB,A′B′=AB,∠B′=∠B. 同时也有A′C′∥AC,A′C′=AC,∠C′=∠C. (2).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 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得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由上面的操作得出了结论,教师可再补充一点: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从而总结出平移特征。 【合作探索】 (1)观察下图,(出示投影10)课本115面图10.2.6 △ABC沿着PQ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 除了对应线段平行并且相等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己总结出:AA′∥BB′∥CC′,AA′=BB′=CC′。要求学生会用语言叙述。得出: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2)试一试。 将上图中的△A′B′C′沿着RS的方向平移到△A″B″C″的位置,其平移的距离为线段RS的长度。 注意: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BC边上有中点M,经过平移后,M移到什么位置上了? 让学生归纳平移的所有特征 例如图,(出示投影13)课本116面图10.2.8 △ABC经过平移到△A′B′C′的位置。指出平移的方向,并量出平移的距离。 合作探索(3) 如图,(投影14)将△ABC的顶点A移动到点D处,作出平移后的△DEF。 让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平移。让学生在课本方格纸上作出。 如果没有方格,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任意四边形ABCD的顶点A移动到点E处,作出平移后的四边形EFGH吗?动手做一做。 由学生动手,老师巡视,挑同学上台完成,老师评讲. 总结规律。 投影19,让学生总结出图形偶数次对称对称相当于一次平移。 六、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1、对于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但不一定相等; 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 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不可能所有的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③ 2、如图,将△ABC沿BC的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 (1)若∠B=26°,∠F=74°,则∠1=____,∠2=____ (2)若AB=4cm,AC=5cm,BC=4.5cm,EC=3.5cm,则平移的距离等于_____, DF=_____,CF=_____. 3、(1)已知△ABD沿BD平移到了△FCE的位置,BE=10,CD=4,平移的距离是____ 4.将面积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三角形,它的面积是cm2.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八、布置作业 117页习题3.4
my****25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