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辩证基础知识.doc / 文档详情
中医辩证基础知识.doc 立即下载
2024-12-16
约8千字
约18页
0
3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辩证基础知识.doc

中医辩证基础知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UMPAGES18
中医辨证基础知识

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1.阳虚证表现:虚寒之象(+气虚)
2.阴虚证表现:虚热之象(+血虚)
二、气病证治
1.气虚证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加重,头晕目眩,自汗,脉虚,舌淡嫩以疲乏、气短、脉虚、动则加重为辨证要点。治法:补虚益气
2.气陷证
【临床表现】气虚+内脏下垂,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见腹部坠胀,或见脱肛、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的现象。舌淡、脉弱等,为气虚的指征。
体瘦而弱,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治法:益气升提
3.气不固证
表现:气虚+或自汗不止;或遗尿;或大便失禁;或崩漏、滑胎;或遗精等。
4.气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微弱而不规则,神情淡漠或昏愦无知,大汗不止,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二便失禁,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
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辨证的基本点。
5.气滞证
【临床表现】胀痛、窜痛、攻痛,时轻时重;按之无形,随情绪而变化,脉弦。
以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痛、窜痛。治法:理气行滞
6.气逆证(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阳上亢,肝气上逆。)
【临床表现】咳嗽,呼吸喘促;呃逆,呕吐,嗳气,呕血;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以咳喘或呕吐呃逆等为突出表现。治法:理气降逆
二、血病证治
1.血虚证
【临床表现】面白淡白或萎黄,唇、爪、眼睑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发麻,四肢拘急不利,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治疗:补血养血方药:四物汤
2.血脱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四肢逆冷,舌色枯白,脉微或芤等。
3.血瘀证
【临床表现】1.局部刺痛,痛处不移而拒按,常夜间加重;2.局部肿块,质硬,按之不移;3.唇、甲紫暗,或皮下、舌上有瘀点瘀斑,或皮肤丝状红缕,青筋显露。4.出血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5.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6.舌质紫暗或有青紫色斑点7.脉涩,或结代,或无脉。治法:活血化瘀
4.血热证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心烦,失眠甚则燥扰发狂、神昏谵语;或见各种出血色深红,或发斑疹,或为疮痈;舌质红绛,脉数疾等。血热证以身热口渴,斑疹吐、烦躁谵语、舌红绛、脉数有力等为辨证要点。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5.血寒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局部肌肤紫暗、冷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血块;舌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或弦涩等。治法:温经活血
三、辨津液证候
1.津液不足病证
表现:咽干口渴,口唇干燥,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结,小便短少黄赤,舌红少津,脉细、治法:养阴增液
2.水液停滞证
(一)水肿
1.阳水
【临床表现】发病急,恶寒发热身痛,眼睑面部先肿,渐及全身,尿少,身重,体倦,脘闷纳呆,苔白腻,脉浮或濡。
治法:由表证者,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无表证者,健脾利水
2.阴水
【临床表现】发病慢,全身浮肿,下肢肿甚,尿少,面色恍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便溏,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二)痰证
1.风痰(肝风夹痰上扰清窍)
【临床表现】痰清稀多沫;眩晕面青,胸胁满闷,时有躁怒,苔白腻,脉弦。
治法:祛风豁痰。
2.热痰(邪热煎津成痰,上犯于肺)
【临床表现】咯痰黄稠,咽喉肿痛,心中烦热,甚则发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豁痰
3.寒痰(寒凝为痰,上犯于肺)
【临床表现】痰清稀,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温肺化痰
4.湿痰(脾虚湿聚为痰,痰浊犯肺)
【临床表现】痰白滑量多,易于咳出,身重体倦,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化痰
5.燥痰
【临床表现】痰少而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鼻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润燥化痰
脏腑辨证
第一节辨心病证候
心的生理病理:
1.心气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气虚证(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剧,舌淡,脉虚)治法:补益心气;
2.心阳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或痛+阳虚(畏冷肢凉,面唇青紫,自汗,气短,舌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结、代)
治法:温通心阳;
3.心阳暴脱证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神志模糊、昏迷不醒。
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

附: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鉴别表
证候	相同点	不同点
心气虚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	面色淡白或白,舌淡苔白,脉虚
心阳虚		畏寒肢冷,心痛,面色白或晦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
心阳暴脱		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昏迷。(舌质淡紫青滑,脉微细欲绝)
4.心血虚证
【临床表现】心悸,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医辩证基础知识

文档大小:3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