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内科学笔记.doc / 文档详情
中医内科学笔记.doc 立即下载
2024-12-16
约1.1万字
约14页
0
5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内科学笔记.doc

中医内科学笔记.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NUMPAGES14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第三节哮证
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
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二、源流:1、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病理上专主于痰;治疗上提出了分期论治的思想。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二)病机:1、病位在肺系,关系到肺肾。
2、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3、病理关键为痰气壅塞气道,肺失肃降。
4、病理性质: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邪实正虚
(二)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三)分证论治: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冷哮:射干麻黄汤;表寒里饮者用小青龙汤;上实下虚用苏子降气汤
2、热哮: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热盛伤阴用麦冬汤;痰气壅实用三子养亲汤
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
(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五、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第五节肺痈
一、定义: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
味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三、病因病机:热壅血瘀。
初期为肺卫表证;
成痈期为热壅血瘀;
溃脓期为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
恢复期则为邪去正虚,阴伤气耗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三)分型论治: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银翘散
2、成痈期: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五、肺痈与风热咳嗽鉴别
六、肺痈的预后及调摄

第七节肺胀
一、定义: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二、源流:1病名见于《内经》。
2《金匮要略》记载表现和治法方剂。
3《诸病源候论》认识病理特点。
4朱丹溪提出“痰夹瘀血碍气而病”。
5李用粹认为治疗要分虚实。
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继则累及脾肾,后期涉及于心。
2、病理关键是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3、病理因素有痰浊、水饮、瘀血。
4、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复感外邪时偏于标实、平时偏于本虚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标实: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或开窍、熄风、止血;本虚:补养心肺、益肾健脾
(三)分型论治: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1、痰浊壅肺证: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证: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肺肾气虚证: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5、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
五、预后及调摄

第一章心悸
一、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多呈发作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二、源流:1、《内经》虽无心悸的名称,但有惊惕、惊骇、惊狂、惊惑、惊躁等名。
2、张仲景称心悸为惊悸、心下悸、心中悸等。并以炙甘草汤等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3、宋严用和《济生方》对惊悸、怔忡的病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医内科学笔记

文档大小:5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