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错觉与文学艺术.doc / 文档详情
错觉与文学艺术.doc 立即下载
2024-12-17
约2.9千字
约7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错觉与文学艺术.doc

错觉与文学艺术.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7页
错觉与文学艺术

错觉与文学艺术
丞峰在《红竹黑竹青竹》一文中谈到: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席里柯的《1821年艾普松赛马》很是著名画面上骑手坐骑下的马前后撒开四蹄狂奔给人一种紧张的动感。我国唐代章怀太子墓室中壁画《打马球图》上的奔马也同样是前后撒蹄看来对狂奔的马应有之态中外艺术家眼光相同。然而当近代第一张奔马的高速摄影照片出现时人们不禁吃了一惊:原来马跑起来并不是前后蹄撒开而是一足着地其余三足并非前后撒开。于是有人便按照片上奔马来画结果那马怎么看也奔不起来。
这是谈感官错觉也称客观错觉。对感官错觉只有以这样的错觉来表现才有艺术真实。试想你画一条深巷不是近处宽远处窄吗?倘若我们画的一样宽窄那倒给人有不真实之感。这样的错觉在诗歌中总是那么美总是给人如临其境之感总蕴含着人的心理感受如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萧绎《早发龙巢》中的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等。
错觉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错觉常常和它的邻近因素相关如有人说:在色彩体系中,灰色恐怕是最被动的色彩了。它是彻底的中间色,依靠邻近的色彩获得生命。灰色一旦靠近鲜艳的暖色,就会显出冷静的品格,若靠近冷色,则变为温和的暖灰色。
你看人们对灰色的错觉就和邻近色彩相关。再比如对一个人的感觉常常服色会使人产生错觉比如服饰是冷色调和中色调就会感觉到此人庄重、威武、雄壮、深沉;再比如暖色服饰自然会感觉此人热情、自信、友爱、爽朗。还有大家最熟知的一种现象就是在审美中由于时空距离这个客观因素而使我们产生错觉。比如小时候偷吃萝卜而受到的惩罚玩水几乎丧生爬树摔得鼻青眼肿到现在当功利渐渐消失时我们倒感到是那样有趣。
人还有一种心理错觉也称主观错觉如《诗经》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西晋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这是对时间的心理错觉;晋代傅玄《杂言诗》中雷隐隐感妾心倾耳听非车音以及《晋书谢玄传》中是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这是对声音的心理错觉;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水源的心理错觉;唐末五代的延寿大师: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是对猿叫与岩月等关系的心理错觉;《西厢记》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是对长度和距离的心理错觉。心理错觉的形成或因事物突出的特点给人以强烈的感受或因人们思想情感的诱导或联想想象中的幻觉或不同心态的扭曲因此文学艺术中心理错觉往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且往往表现的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比如南宋诗人姜夔在《扬州慢》中云: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这里写了作者的冷暖知觉就是由于心理原因而形成的错觉。月亮本来对地球上的人类没有冷暖的影响但作者面对战后荒凉萧条的扬州城联想到当年的繁华喧闹不禁感到那天边的月亮也带着萧瑟的凄冷。这冷蕴含着眼前景的冷落蕴含着环境氛围的凄凉死寂蕴含着心中情的伤感蕴含着繁华不再的哀叹。邵大箴在《立体主义语言与阿尔希平柯西方现代雕塑史话之六》中说:我们不能把艺术家的手脚束缚在客观事物外形的复制上。艺术家从客观世界汲取的是灵感。灵感是精神性的东西既包括对活动着的客体的认识和把握也包括艺术家主体的思考这里包含了梦境、幻觉、错觉和哲学思考。形的扭曲、变异、简化以至抽象常常是为了表达精神世界所采用的手段。
当然我们应当注意在表现精神世界时也会藏而不露的表现出物质世界。
这样的错觉有时就是一种通感翟应增在《修辞话语建构中的感觉和知觉因素》中说在修辞话语建构的过程中,通感(联觉或移觉)的作用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修辞话语建构并不是对人的感觉和知觉的简单复写,由于情感的参与,想象联想的作用,主体审美心态的观照,修辞话语的产生往往是感觉、知觉变异的结果。感觉和知觉总是具体而感性的这一点与美感的形象直接性一致;并且,当主体用语词去描摹人的感觉、知觉的细微变化时,主体使用语词,以变异错位的方式对人类主观心灵世界和客观物质世界进行变形重构,事物超越其常态属性,修辞主体把不同的感觉、知觉经验在语词层面重组,从而给我们以新异奇特的审美享受。主体在求新、求异、求变、求奇中完成对话语的建构,从而使话语变成有意味的言语形式。
总之心灵感知世界世界会变异;正因为变异才更深刻的表现了心灵。在艺术错觉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神似形不似、合情不合理、违背逻辑吻合内心世界等等现象。而这正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心灵的感知是虚有时又会虚中有实从侧面表现出外在的客观世界。
这种艺术错觉看来似乎就是诗人、作家、画家、雕塑家和音乐家等的专利。大家先看洪迈《容斋随笔》中的一段文字:
世俗多言李太白在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台。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
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
乃知俗传良不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错觉与文学艺术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