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10页 高中历史4.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案人民版选修 4、2、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人民版选修4)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和礼;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难点: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着追求的精神。 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着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投影: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国学者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传承礼仁文化,实现礼治社会探究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鲁”影响: 1、孔子提出“仁”和“仁政”思想,反对暴政 2、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探究问题2孔子一生的活动集中在从政、教学、著述三个方面。试述其主要活动 1、从政:担任司寇;夹谷之会;周游列国 2、教学: ”有教无类”,开辟私人办学先河;提出一系列教育思想; 3、著述:整理编辑“六经” 二、开创儒家思想 1、儒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春秋: 奴隶制封建制“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私田出现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2、儒家思想: A、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礼是政治概念礼的含义: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登记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关于礼的做法: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非礼勿动”,从而形成西周时天下安定局面,避免春秋时天下动乱局面。 克己复礼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B、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属于伦理概念仁的含义: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关于仁的做法: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为大”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应“节用而爱人”(爱惜民力)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于不坠。他把伦理规范的“仁”与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庸。C、中庸(调整方法)属于哲学概念调整对象:礼和仁礼仁关系: “礼中有仁,仁中有礼”,维护既贵贱分明又社会安定的统治秩序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礼仁矛盾激化礼仁模糊上下尊卑协调礼和仁的方法: 中庸a、中庸的含义: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恰如其分”b、达到中庸的做法: “和而不同”礼、仁、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3、影响: 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后来董仲舒改造了新儒学,西汉成正统思想,对于巩固封建国家大一统起积极作用;但发展至宋明阶段,阻碍社会进步。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 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4、教学内容: 孔子整理过的“六经”探究问题3“有教无类”是孔子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