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19页 微生物检验(14)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考点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 一.概述(共性)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G-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G-,杆菌,大小为( 1.0~ 6.0)μm×(0.3~ 1.0)μ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致病菌发酵试验及氧化酶试验与弧菌科和非发酵菌加以鉴别;②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群,多采用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三个类群;③选择生化反应进行属种鉴别。KIA和MIU将细菌初步定属。 (2)最后鉴定:根据生化反应的结果初步定属.种,再用诊断血清做凝集反应才能作出最后判断。 二.埃希菌属5个种: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 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G-,短杆菌,( 1.0~ 3.0)μm×(0.4~0.7)μm。多数有周鞭毛,有菌毛,有荚膜或微荚膜。 2.培养特性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营养肉汤:浑浊生长。 普通营养琼脂:圆形,凸起,边缘整齐,灰白色的S型菌落,直径2~3mm。 血琼脂平板:少数菌株产生β-溶血环。 伊红亚甲蓝琼脂:菌落呈蓝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发酵乳糖)。 麦康凯和SS琼脂:粉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分解蔗糖因菌株而异,尿素酶试验阴性。 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IMViC试验)为++。 克氏双糖铁琼脂(KIA):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H2S(-)。 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为++,短小杆菌,(2~3)μm×(0.5~0.7)μm,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液体培养基:呈混浊生长;普通琼脂平板和SS培养基: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宋内志贺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3.生化反应氧化酶试验阴性,动力阴性,不产生赖氨酸脱羧酶;KIA:K/A,H2S(-);IMViC:-.+.-.R变异及耐药性变异。 (二)临床意义致病物质:侵袭力: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诱导细胞内吞。 内毒素:破坏肠粘膜;肠壁通透性;肠壁植物神经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外毒素(志贺毒素,ST):肠毒素活性;细胞毒活性;神经毒性。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1.急性菌痢。 2.中毒性菌痢。 3.慢性菌痢。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经粪口传播。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及治疗前采集新鲜粪便,选择脓血便或黏液便,必要时可用肛拭子采集。 2.检验方法及鉴定鉴别:动力乳糖靛基质赖氨酸黏液酸.醋酸盐.枸橼酸盐志贺菌+大肠埃希菌++++FO诊断血清志贺菌人传播,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 四.沙门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G-,直杆菌,(0.7~ 1.5)μm×( 2.0~ 5.0)μm,无芽胞,无荚膜,周鞭毛(除鸡沙门菌),多数有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液体培养基:均匀混浊生长;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约2~4mm的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对胆盐耐受。产H2S者在SS琼脂上形成黑色中心菌落。 3.生化反应不能发酵乳糖(除亚利桑那菌),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大多数菌株产生H2S,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 4.抗原结构O抗原:有58种,以阿拉伯数字依次标记。H抗原:H抗原是定型的依据。H抗原有两相,第一相为特异性抗原,用a.b.c……表示;第二相为共同抗原,用 1.2.3……表示。 表面抗原:已证实沙门菌属有Vi.M和5抗原三种。 5.变异性S~R变异H~O变异相位变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