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资料欢迎阅读 PAGE\*MERGEFORMAT4 这所学校用“校园立法”来解决 “第十条,可以携带牛奶、酸奶、水果等健康食品入校,仅限午餐期间在教室内食用……”一场“班规修订听证会”正在华东政法学院附属中学某班教室进行,全班学生通过“举牌”表决通过最新班规。不久前,华政附中举行了“明德树人,尚法修身”20xx年宪法宣传教育暨“尚法节”主题展示活动,校园里充满着浓浓的法育氛围,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尚法”深入人心 在华政附中某个教室,小强同学从校外买了关东煮带进教室,下课后,他热情邀请同学一起分享,没想到一不小心,关东煮打翻了,汤汁溅到了旁边同学的作业本上…… 这或许是中学校园生活的一个小插曲,但是,这碗打翻的关东煮却在以“尚法”为特色的华政附中,引发了一系列的“校园法治”行动。 “外带食品能否进校园?”在“食育”工程全面铺开的背景下,在该校的某个教室,同学们讨论热烈。“能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有没有规则约束?”不少同学提出从“尚法”的角度全面考量,“班规修订听证会”应运而生。同学们根据班规成立“班规制定委员会”,通过调研收集建议,通过听证达成共识。最终,三分之二的同学在表决中投了赞同票,新班规即刻生效。 从事务调解到热点讨论,再到辩论队的热点思辨、校园听证会,直至学生事务中心模拟立法、学代会审议,最后举行班规修订……在华政附中,牵涉学生利益的相关校园规则的制定权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能通过法治理念自主处理校园的日常事务。而这些主要由“学生事务中心”负责。 自然的尚法实践 事实上,华政附中的学生能够用立法的思路管理学生们自己的校园事物,背后是学校“尚法”特色课程体系的支撑。从调解、调研到校规制定、班规修订,这一系列的过程其实都是学校“尚法”课程体系中“模拟系列课程”实施的轨迹。 在当天的“尚法节”上,华政附中用“尚法行动&宪法――学生外带食品进校园立法记”VCR观看+听证展示的方式,向与会者呈现了一场综合运用系列尚法课程处理校园事务――学习宪法、依法治理行动的全貌。 《模拟事务调解》将“外带食品进校园事件”作为课堂教学案例,模拟调解师生矛盾,学会“换位思考”,实践调解流程,并引发是否制定相关校规――“校园法”;接着,学生事务中心牵头制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关于“外带食物进不进校”的各方意见;再到辩论队的热点思辨、召开“校外食品进校园‘YesorNo’校园听证会”,直至学生事务中心模拟立法、学代会审议,举行班规修订…… 最后,根据调研以及听证会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来自人大代表和大学专家的专业指导,学生事务中心立法委起草《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外带食品进校园若干规定》,经学生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经校长签字后生效。 据了解,这是学校课程对法治教育的强力支撑。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华政附中开发了学术、活动、社团、服务四大类共四十多门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修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但同时,华政附中认为,有效的法治教育更需要学校搭建更多的课程实践平台和实践时空,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习得法治知识、感悟方法、形成法治意识、培养法治精神,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现代公民。 无痕的尚法渗透 把尚法元素实实在在地融进教学、融入课堂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学科教学中以何种方式融入尚法元素?融入到什么样的程度?如何把握好融合的“度”?既没有先例可参照,更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习。 同时,法治教育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离不开基础学科课堂这块主阵地。为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华政附中梳理形成500多个基础学科尚法渗透结合点,把尚法元素实实在在地融进教学、融入课堂。在化学课上,老师结合国家排污标准讲解离子互换反应,要求同学们给出最优处理方案;同学们通过艺术课重新审视起交通标识的设计;英语课则考起了我国关于“虚拟实境”的相关法规……据了解,该校“法元素”课程已经推广至所有学科、所有年级。 “法治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就应该是让‘汤离不开盐’,使之更加有味,并产生辐射,推进法治教育成果的普及。”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闵辉表示,高校方面将为学校法育工作提供学术、场地等全面支持。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们一直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他表示,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选取话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自主管理,学生全程参与,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华政附中校園,今天,学生在这里“明德·尚法·精业”,明天,他们会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