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什么是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们时常听到的一个词,那什么是国有企业改革?它是要改革什么?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成果?会计网小编为您解答。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0)以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为突破口,主要内容是扩权、减税、让利,给企业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利。 第二阶段(19811982)的主要内容是试运行经济责任制。1980年开始在部分地区企业试行多种形式的盈亏包干责任制和记分计工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等办法,把生产责任制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并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重要成果 不论理论和政策上采取了何种说法,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实际上就是市场导向的。改革之初,企业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按什么价格出售无法自主决定,国家计划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被当成是企业体制上的一大弊端而需要改变,因而要求企业面对市场组织生产。 企业首先进入的是商品市场,在商品市场中则首先进入的是消费品市场。决非偶然的是,价格改革构成了80年代经济改革的重点,首先得以放开的是大多数消费品价格,尔后通过双轨制的调放结合,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放开了大多数投资品价格。中国国有企业首先经受了商品市场的竞争洗礼,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明确并初步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刺激了供给增加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3、产品和企业的分化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4、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 第三阶段(19831986)的主要内容是利改税。1983年6月在各地试点基础上实行税利并存的第一步利改税。1984年9月,税利并存过渡到完全的税代利,从而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 第四阶段(19871991)的主要内容是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实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承包制,从而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生产的发展。 第五阶段(1992年后)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一要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二要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三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四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等。中共十六大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考了会计证,不会做账怎么办?真账实操才是硬道理!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