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准则下政府补助的核算 【摘要】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本文论述了政府补助及其确认条件、政府补助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 【关键词】新准则政府补助会计核算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有关承诺‚政府对企业的经济支持主要集中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环境保护以及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比如‚对粮、棉、油等生产或储备企业给予的定额补助‚这些生活必需品其价格往往不能随行就市‚售价低于成本造成的损失需由政府来弥补。再如‚为了环境保护‚政府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返还的税款专项用于环保支出。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及其确认条件 《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规定‚“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特征。 1.无偿性。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并不因此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将来也不需要偿还。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企业经法定程序申请取得政府补助后‚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该项补助。 2.直接取得资产。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直接取得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形成企业的收益。比如‚企业取得政府拨付的补助‚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政府补助按其关联情况分类‚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例如‚某些国有粮食企业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国家给予的经营补贴、国家和主管部门拨给企业用于工程咨询、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其他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费拨款等国家给予企业的财务支持‚以扶持其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发展而给予的政府补助。 当然‚对于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不能一概确认为政府补助。按照《企业会计准则16号——政府补助》第五条规定‚政府补助在符合政府补助定义的情况下‚还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予以确认: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二、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政府补助准则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以便更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补助的相关信息。并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要求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递延收益”科目就是专为核算不能一次而应分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而设置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与资产相关或与以后期间收益相关的‚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只所以确认为营业外收入‚是因为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政府补助‚形成经济利益流入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是无偿的‚又不符合销售收入或提供服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因此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或者通过“递延收益”科目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1.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全额计量‚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不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