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ppt / 文档详情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ppt 立即下载
2025-01-03
约2.4千字
约27页
0
167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藏象藏象学说概论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它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统理论,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藏象”把形与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较确切地反映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认识方法。
┌五藏
┌藏──具有不同活动规律的内脏─┤六府
│└奇恒之府
藏象─┤
│┌内脏的生理病理征象
└象──内脏的外现表象─┤
└内脏与自然界相通应的
事物和现象
“藏”与脏器的概念不同:
“藏”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察和“以象测藏”的认识方法,决定了“藏”的结构是一个在形态性结构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
脏器,是西医学的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机体内外的器官而言。属一个纯形态学的或实体性的结构,而其功能是通过直接对该器官的解剖分析而获得。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一)古代解剖学的认识
(二)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学说是古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中,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在此基础上,运用察外知内、取象比类、整体观察等方法,观察到内在脏腑反映于外的各种征象,经过概括、抽象、推理,逐步归纳出来的。
藏象理论正是古人将客观所见的形态与主观推理所得的认识结合在一起而构筑的理论体系。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的概念源于古代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功能源于其形态学的认识
藏象学说─┤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而赋予
的形成│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哲学思想的渗透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参见“整体观念”)
(二)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参见“整体观念”)
由于整体观察和类比思辩等思维方法的应用,以及古代哲学“重道轻器”、“重无轻有”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藏象学说还有从宏观、功能、外象来把握脏腑的特点。

1重宏观思维
2重功能联系
3重外象推测
4重整体联系中医藏象理论研究正在向以下方面发展:

1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2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3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内涵、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系统理论,是中医学藏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脏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解释性模型。
人体各脏的生理功能,虽部分可从观察其形态结构来获得,但主要的是以各脏精气阴阳的运动变化来认识的。(一)五脏精气阴阳的涵义
1.五脏之精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合化为一身之精,一身之精分藏于五脏,则为五脏之精。
五脏之精的存在形式不同:
心精、肝精可以与心血、肝血相融合的形式贮存于心、肝之内。
肺精主要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的轻清部分组成。
脾精实为水谷之精。
肾精由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加之部分输于肾的水谷之精的充养而生成。精2.五脏之气
五脏之气,是指分布于五脏之中的无形而运行不息以推动和调控脏腑生理机能的极细微物质。
一身之气分布于五脏,则为五脏之气。故脏气,既可以说是由五脏之精所化生的比精更细微的运动不息的物质,也可以说是由一身之气按其不同的成分构成分布到五脏而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气。
先天
之精五脏之气,推动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中医基础理论-2-1藏象概论

文档大小:167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