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深度解析 《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规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且与取得应 税收入有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 物资产等非货币资产,以及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一、税法资产定义内涵的分析 这个定义严格说是比较可笑的,因为该定义没有规范定义基本的要素-内涵,该定义的逻辑是“资产是XXX的资产”,等于没定义。一个没有内涵的定义等于一个没有cpu的电脑。 93年的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比较一下,很容易看出,虽然88号文件没具体表达其资产的内涵定义,我们也可以从老《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定义中推测出,其本意是想说,“资产是经济资源”。也就是会计理论上的“资产经济资源学说”,起码88号文对资产定义的基点应该是“资产经济资源观”。 所谓“资源”,《辞海》释义,也就是“资财的来源”。恩格斯将其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通俗说,能产生财富的东西就是资源。所谓“经济资源”,标准的经济学教科书的说法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简单理解就是在生产(广义的生产)过程中能产生财富的东西。 因此,只有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可能产生经济利益的东西才是税法资产的内涵,如果该事物没法产生经济利益,那么他不属于税法确认的资产,例如环保设备。值得注意的是,资产只是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和能力,而非经济利益本身。 9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新会计准则采用了“未来经济利益资产观”。和新会计准则相比,税法的资产定义不强调能否产生未来经济利益,只要有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不管未来是否能产生经济利益,都属于税法认可的资产。而那些本身有产生经济利益能力,但是在目前条件下无法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在会计上就不被确认为资产,然而在税法上,这些支出却是资产,例如开办费。 二、税法资产的外延分析 税法的资产定义确定了四个外延,第一是“企业拥有的”;第二是“企业控制的”;第三是“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第四是“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分述如下: 1、“企业拥有的”,也就是法律上的所有权属于企业,这比较容易理解。2、“企业控制的”,实际上这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即法律上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通过各种手段实际控制该资产,并能获取经济利益,那么这个资产也属于税法确认的资产,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例如用假租赁等手段恶意避税。 而且这条外延,是具有排他性的,例如某资产被1个以上纳税主体所共同控制,那么也不能确认为某个企业的资产。例如两个公司同时拥有某一产品专利,那么就不能简单讲该专利确认为资产。 3,“用于经营管理活动”,这个也比较好理解,这就排除了企业用于职工食堂、医疗等各方面的资产,这些资产不属于税法确认的资产,其折旧也不能作为正常费用税前扣除(只能作为福利费限额扣除)。 4,“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也就是说形成资产的支出必须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系,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持不能构成资产。例如企业购入免费用于公益事业的房屋就不能构成税法确认的资产了。 提示:上述均是对税法理论的讨论,要注意税法实践中出于政策需要和利益集团的博弈,不可能完全按照税法理论制定政策,因此请读者注意理论和实践的差异。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