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个人捐赠支出怎样扣除纳税 个人捐赠支出的扣除额的计算方法。 一、个人捐赠支出来源于单个应税项目所得,即收入单一化情况下的捐赠例如,林仨在某计算机公司工作,每月工资薪金收入3000元,2002年3月,领到工资后当即通过民政局向养老院捐赠了1000元,民政局给他开具了捐赠专用发票。 对养老院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财务人员应根据他提供的捐赠发票在扣缴税款时计算抵扣。 应纳税额=(3000-1100-1000)×10%-25=65(元) 如果林仁将这1000元捐赠给灾区,由于对灾区的捐赠是限额扣除,因此允许税前扣除的捐赠额为(3000-1100)×30%=570(元) 其应纳税额=(3000-1100-570)×10%-25=108(元)。 二、个人捐赠支出来源于多个应税项目所得,即收入多元化情况下的捐赠 比如,2002年5月,张悦取得各项收人20000元,其中工资薪金收入2000元,出租房屋收入2000元,电脑福利彩票中奖收入16000元。他从中拿出10000元通过希望工程基金会捐赠给某农村小学。 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可以全额扣除。但由于5月份张悦取得的收入来源于不同应税项目,现行规定没有明确如何扣除,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进行税收筹划,选择税负较轻的计算方法。为便于理解,这里介绍两种计算办法,一种是选择在税率最高的应税项目中扣除(简称“选择扣除”);一种是进行平均扣除(简称“平均扣除”)。 方法一:选择扣除 选择扣除项目。本例涉及三个应税项目,工资收入2000元,税率是10%;房屋出租所得适用税率从2001年1月起降为10%;偶然所得适用税率最高,为20%,因此选择在偶然所得项目中扣除比较有利。如果偶然所得项目不够扣,可以再选择,上述收人中,工资所得和房屋出租所得适用税率都是10%,但工资所得有速算扣除数25元,因此再选择时应当选择在工资所得中扣。本例中,偶然所得为16000元,捐赠额为10000元,可以全额在偶然所得中扣除。 计算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偶然所得应纳税额=(16000-10000)×20%=1200(元)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2000-1100)×10%-25=65(元)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2000-800)×10%=120(元) 合计应纳税额=1200+65+120=1385(元)。 方法二:平均扣除 确定各项所得扣除额。工资薪金所得扣除额:10000×(2000÷20000)=1000(元) 财产租赁所得扣除额=10000×(2000÷20000)=1000(元) 偶然所得扣除额=10000××(16000÷20000)=8000(元) 计算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工资薪金应纳税额=2000-1100-1000<0,不用纳税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2000-800-1000)×10%=20(元)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16000-8000)×20%=1600(元) 合计应纳税额=0+20+1600=1620(元) 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二,采用选择扣除法可少纳税235元。 上例中,如果张悦的捐赠对象改成革命历史纪念馆,则只能扣除应纳税所得额的30%。 工资所得扣除限额=(2000-1100)×30%=270(元) 财产租赁所得扣除限额=(2000-800)×30%=360(元) 偶然所得扣除限额=16000×30%=4800(元) 合计扣除限额为5430元。 然后,张悦再按上述方法计算税款。 如果采用选择扣除法,与上面一样,扣除限额可全额选择在偶然所得中扣除,张悦合计应纳税额2299元。 如果采用平均扣除法,则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2000-1100-270)×10%-25=38(元) 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2000-800-360)×10%=84(元) 偶然所得应纳税额=(16000-4800)×20%=2240(元) 张悦合计应纳税额=38+84+2240=2362(元) 相比之下,采用平均扣除法,张悦要多纳税63元。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天道酬勤嘛!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