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内涵).pdf 立即下载
2025-01-05
约2.4千字
约4页
0
20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财务造假: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内涵).pdf

财务造假: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内涵).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财务造假: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内涵)


中国上市公司的假账丑闻可谓前仆后继,连绵不绝。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

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

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

遗憾的是,中国媒体对上市公司假账的报道大部分还停留在表面层次,很少从技术层面

揭穿上市公司造假的具体手段。作为普通投资者,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

识破某些不法企业的假账阴谋?

其实,只要具备简单的会计知识和投资经验,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许多假

账手段都可以被识破,至少可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我们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既要有各

年度的纵向对比,又要有同类公司的横向对比,只有在对比中我们才能发现疑问和漏洞。

现在网络很发达,上市公司历年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很容易就能找到,麻烦的是如何

确定“同类公司”。“同类公司”除了必须与我们分析的公司有相同的主营业务之外,资

产规模、股本结构、历史背景也是越相似越好;对比越多,识破假账的概率就越大。

一、最大的假账来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每一家现代工业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主要是指

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

为了抬高当年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所谓关联企业

是指与上市公司有股权关系的企业,如母公司、子公司等;关系企业是指虽然没有股权关

系,但关系非常亲密的企业)。
顾名思义,既然是赊账交易,就绝不会产生现金流,它只会影响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决不会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上。因此,当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大量“应收

账款”,损益表上出现巨额利润增加,但现金流量表却没有出现大量现金净流入时,就应

该开始警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在利用赊账交易操纵利润?

赊账交易的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一般工业企业回收货款的周期都在一年以下,时间太长

的账款会被列入坏账行列,影响公司利润,因此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

易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

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是这对于投资

者来说已经太晚了。

打个比方说,某家汽车公司声称自己在2004年卖出了1万台汽车,赚取了1000万美圆

利润(当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会注明是赊账销售),这使得它的股价一路攀升;到了

2005年年底,这家汽车公司突然又声称2004年销售的1万辆汽车都被退货了,此前宣布

的1000万美圆利润都要取消,股价肯定会一落千丈,缺乏警惕的投资者必然损失惨重。

在西方,投资者的经验都比较丰富,这种小把戏骗不过市场;但是在中国,不但普通投

资者缺乏经验,机构投资者、分析机构和证券媒体都缺乏相应的水平,类似的假账陷阱还

真的骗过了不少人。

更严重的违规操作则是虚构应收账款,伪造根本不存在的销售记录,这已经超出了普通

的“操纵利润”范畴,是彻头彻尾的造假。当年的“银广夏”和“郑百文”就曾经因为虚

构应收账款被处以重罚。在“达尔曼”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同样扮演了一

个重要的角色。

应收账款主要是指货款,而其他应收款是指其他往来款项,可以是委托理财,可以是某
种短期借款,也可以是使用某种无形资产的款项等等。让我们站在做假账的企业的角度来

看问题,“其他应收款”的操纵难度显然比“应收账款”要低,因为“应收账款”毕竟是

货款,需要实物,实物销售单据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比较大。

而其他应收款,在造假方面比较容易,而且估价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容易露出马脚。有

了银广夏和郑百文虚构销售记录被发现的前车之鉴,后来的造假者倾向于更安全的造假手

段;“其他应收款”则来无影去无踪,除非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详细调查,很难抓到确实证

据。对于服务业企业来讲,由于销售的不是产品,当然不可能有“应收账款”,如果要做

假账,只能在“其他应收款”上做手脚。在中国股市,“其他应收款”居高不下的公司很

多,真的被查明做假账的却少之又少。

换一个角度思考,许多公司的高额“其他应收款”不完全是虚构利润的结果,而是大股

东占用公司资金的结果。早在2001年,中国上市公司就进行了大规模清理欠款的努力,

大部分欠款都是大股东挪用资金的结果,而且大部分以“其他应收款”的名义进入会计账

目。

虽然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早已被视为中国股市的顽症,并被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进行

清查,但至今仍没有根治的迹象。在目前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大股东想企业资金简直

是易如反掌;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假账,但肯定是一种违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财务造假:会计科目深度分析(内涵)

文档大小:20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