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发展如下所示: 1.税利合一时期 1979年前,我国处于全民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体制中,几乎所有的企业理论上归全民所有。国家取得企业上交的税收和利润,在经济实质上没有区别,不需要加以区分,所以利润和税收是合一的,没有必要进行区分。事实上在那个时期,根本没有“所得税”一说,企业所得与国家财政是完全“打通”的。 2.税利分开初期 1979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对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全民所有制”逐步进行改革,推行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税利分开”成为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1980年我国颁布《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法》,这是我国的第一部所得税法。1983年“利改税”后,我国国有企业开始计算和缴纳所得税。但在那个时期(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前),我国会计还是以服务于政府为目标,强调会计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求,会计制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要求服从于税法等法规。所以当时按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利润和按税法计算的应税所得基本一致,税法和会计制度不分离,所得税会计没有产生的可能性。 3.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1992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进行了相应的会计制度全面改革,颁布了我国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1993年12月及1994年2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相关实施细则,与此同时,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将企业所得税由对企业利润的分配,改为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为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我国产生了所得税会计。 4.税法和会计制度分开之初 2002年初,我国开始在部分省市率先进行税法和会计制度的分离。企业平时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到年底则编制“所得税申报表”,按照税法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应税所得。 5.新准则对所得税会计的健全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完整。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健全了我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根据所得税准则,所得税会计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依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和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