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学习指导 正确指导合理用药是药品零售及使用领域的执业药师最重要的职责,也是做好药学服务的基础。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满足广大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就必须以扎实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做后盾。基于上述认识,针对执业药师知识结构中,中医临床学科知识相对薄弱的状况,2003年我们将《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列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一课题作为系列课程,依据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临床各科教材,按照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顺序,陆续介绍中医各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希冀各位执业药师通过学习这些材料,提高诊断辨别中医常见病的技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课和临床各学科的桥梁,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经过内科学的学习,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我们将首先从中医内科学入手对常见病系统加以论述。在“2003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指定教材》”中的《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部分,已介绍了中医内科学中肺系病证的感冒与咳嗽等病证,本部分主要介绍剩余的其他肺系病证,即:哮证、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在编写时,注意结合执业药师的职责及工作实际,着重从病因病机、病证鉴别、治则及分型论治等五个方面加以论述,在分型论治中,又对每种病的不同证型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等作了详细介绍。前言临床上可把这两类分类法结合起来,称之为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外感热病,根据感受的邪气不同可分为伤寒与温病;温病又可分为温热病与湿热病。而内伤杂病的分类则以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按照不同脏腑生理病理变化而分为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肝系病证、肾系病证、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等。在“2003年度《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指定教材》”中的《常见病的中医药诊治》部分,曾经介绍了中医内科学中肺系病证的感冒与咳嗽等病证,本部分主要介绍剩余的其他肺系病证,即:哮证、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哮证 哮证是一种以喉中鸣响,呼吸急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症状特征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本节所述之哮证为一种发作性疾病,包括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如心源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引起的哮喘。一、病因 哮证的发生为痰伏于肺,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 刺激、体虚劳倦等因素诱发,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成。 1.外邪侵袭: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邪蕴于肺,壅阻肺气,气不布津,聚液生痰。此外,某些特殊体质者,因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而影响肺气宣降,津液凝聚,痰浊内蕴而致哮。 2.饮食不当:贪食生冷,寒饮内停,或嗜食酸咸甘肥,积痰蒸热,或进食海膻发物,以致脾失健运,饮食不归正化,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塞气道,亦可致哮。 3.体虚病后:素质不强,则易受邪侵。如幼儿哮病多由禀赋不足所致。若病后体弱,如幼年患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以致肺气损耗,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阴虚火旺,热蒸液聚,痰热胶固,均可致哮。 二、病机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的产生主要由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以致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夙根”,此后,如遇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各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这些诱因每多错杂相关,其中尤以气候变化为主。 哮病发作时的病机为内伏之宿痰,遇诱因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因病因不同临床主要分为冷哮证、热哮证、寒包热哮证、风痰哮证、风哮证、虚哮证、瘀哮证。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痰热耗灼肺肾之阴,则可从实转虚,在平时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化津,则痰浊内蕴,肃降无权,并因卫外不固而反易受外邪的侵袭而发;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于肺,积湿生痰,上贮于肺,则影响肺气的升降;肾虚精气亏乏,摄纳失常,则阳虚水泛为痰,或阴虚火旺灼液成痰,上干于肺,加重肺气出纳失常。由于三脏的相互影响,可致同病,常可见肺脾气虚、肺肾阴虚、脾肾阳虚之象。由此可见,哮病未发时以正虚为主,临床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证、肾虚证。 三、哮证与喘证的鉴别 哮证与喘证二者虽均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但临床上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①哮指声响言,哮证喘息喉中痰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是气道奔迫,主要在于气急,表现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②哮证有宿根、诱因可寻,而喘证无宿根,实喘有邪,邪去喘安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