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当会计-避免税务找麻烦的三大技巧.pdf 立即下载
2025-02-13
约1.9千字
约3页
0
20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当会计-避免税务找麻烦的三大技巧.pdf

初当会计-避免税务找麻烦的三大技巧.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当会计:避免税务找麻烦的三大技巧


导读:被税务查,那就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很多单位总是会有些模棱两可,打擦边球的账,这

就给你税务局借口和理由了,看看你有犯这些错了没,有的话以后可得注意啦!

要说税务局的人,也不是天天吃饱了撑的要查账,没错硬给你挑点错,好罚个款,交个差,

树个威,因为查来查去,她们忙活一场,工资是多少还是多少,所以,并不是非要找事查你的,

查,那就有一定的原因,但是很多单位总是会有些模棱两可,打擦边球的账,这就给你税务局

借口和理由了,看看你有犯这些错了没,有的话以后可得注意啦!

第一: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往来典型问题

1、公司出资购买房子车子,权利人却写成股东

实际工作中,许多公司在购置车子,房子时,喜欢将资产归入股东个人名下,实则车子仍为

公司生产经营所用,房子出租的收入仍是进入公司,

这是错误的,从税法的角度,既使资产为公司所用,但权利人是股东个人的,则视同对股东

个人的红利分配,应该按20%交纳个税,并且相关资产的一切开支及折旧费用均不得在所得

税前扣除.这是典型的公司股东人格混同!

2、账面上列示股东的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股东个人的往来,如果就是日常工作中的正常短暂借钱周转,跟其他员工一样,没有什么

不行的,但相关制度对股东的往来有如下规范:

①税法上有规定:股东借款超一年不还,视同利润分配交个税

②股东借入的款项不能超过其投资款二倍.
实际工作中,有哪个单位股东长期挂账给股东征过个税?都是赤裸裸的避税,或者赤裸裸

拿着公司的钱当股东自己的钱.

3、成本费用中公司费用与股东个人消费混杂在一起不能划分清楚;

在实际工作中,相当多的私营企业,老板及其家庭的开支拿到公司来入账,如:孩子上学

的,出国的,家里的水电费,电话费,客情支出,旅游支出,都进入公司,公司的出纳还兼任老

板家里的出纳,

这些属于”与公司无关的支出”,在计算所得税前是不能扣除的,税法上把这个归属于对

股东的红利分配,股东是需要交纳个税20%.

最最规范的做法是,公司是公司,股东是股东,公司的资产入公司的账,公司的费用也入公

司,股东规范行使股东权利,获得红利分配.别搅成一锅粥,分都分不清!

第二、凭证中必需附上的应有的原始凭据,日常工作中不上心,凭据不全,而造成所得税

查账大额调增.

1、生产性企业在计算成品成本、生产成本时,记账凭证后未附料、工费耗用清单,没有

计算依据;

我们知道,构成产品成本的就是料工费三项,材料,人工,各项费用核算不清楚那库存商品

的成本、入账价值就会有问题,如果单位核算清楚,但是单子不全,税务局核算不清楚来龙

去脉,那税务局核准的时候是从高原则的.

一般跟产品成本对应的附件,领料单、人工费用计算表、制造费用计算表都是不能省的,

这三项中的明细也都是不能省的.

2、计算产品销售成本时,未附销售成本计算表;

跟第一个问题相比,商业企业是购入产品后销售的,自己不搞生产,所以成本核算还是比

较简单的,最主要的就是出库单,产品购入成本核算,这些单子是计算成本必须的,一定不能
少,一般存货减少的部分,就是企业销售出去的,无论是赊销还是现销,都是应该交税的,所

以存货减少,税不增加,那就有大问题啦.

所以实际工作中,对购入的成本,销售的比例,税金对应的比例,应有一定的掌握.

3、在以现金方式支付员工工资时,没有员工签领确认的工资单,工资单跟用工合同、社

保清单三者不能有效衔接;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现金发放的工资需要员工签字的,如果用转账方式,那发了多少就是

多少,做不了假,多发的可能就得用现金发放了,发放后没有工资单,那账上做的工资跟银行

出去的钱没对上的不就是有问题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查,一查就看出来了.

第三、不合规的账务处理

1、跨纳税年度补提折旧.跨年度补提费用时应该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能直接计入

当期损益的

2、员工以发票定额报销,或采用过期票、连号票或税法限额(如餐票,车票等)报销的发

票.造成这些费用不能税前列支;

3、销售废料或边角余料,卖废品收入,没有计提并缴纳增值税;

4、公司组织员工旅游,以现金形式发放的餐补等,直接作为公司费用支出,未合并入工资

总额计提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5、发出商品这个科目,税法允许最长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六个月后,也就是说,发出商

品从挂账那个月算起,六个月后无论是否收到款项,是否开具发票,均应该确认纳税义务.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初当会计-避免税务找麻烦的三大技巧

文档大小:20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