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doc 立即下载
2025-02-19
约2.7千字
约6页
0
1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doc

“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6页
“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秦堂山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溧阳市上兴镇东塘村,2021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________年4月起,由南京博物院、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溧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确定遗址总面积18万平方米,包含有新石器时代、夏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20________—20________年间,共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470平方米,清理马家浜文化墓葬35座,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广富林文化、马桥文化灰坑60余,房址及大面积烧土堆积各1处,并确认该遗址的主体遗存为一处马家浜文化的聚落环壕。20________年12月2日,由南京博物院主办,溧阳市文化广电体育局、溧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协办的“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在南京博物院考古部(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江南工作站召开。与会专家及各级文化机构领导对于秦堂山遗址的考古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就参观遗址现场、观摩出土标本及听取考古工地负责人报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秦堂山遗址的文化内涵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黄建秋先生指出,秦堂山遗址所处的太湖西部地区与邻近的宁镇地区,存在着一些与马家浜文化大约同时或稍晚的遗存,如骆驼墩文化、北阴阳营文化等。然而,从这些文化命名的提出到具体遗址文化性质的认定,尚遗留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给秦堂山遗址文化内涵的判定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目前,秦堂山遗址仅有一件平底釜为骆驼墩文化的典型器,而其他可赖以确定文化性质的器物不多,文化特征尚不明显。从墓葬头向为东南向的情况看,与宜兴骆驼墩、溧阳神墩的情况更像,可能意味着文化性质更接近。
南京博物院邹厚本先生认为,从出土遗物来看,秦堂山遗址的马家浜文化遗存明显存在相对年代早晚的区别,并且发掘现场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也说明了该聚落持续时间较长,应有进一步分期的可能。Ⅱ区毛家山地点大量文化层存在被晚期人类活动破坏的情况,这对遗迹单位内包含物的整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了解每一个单位内各类遗物的特征与属性,才能形成对遗迹单位文化归属的准确判断。
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华国荣先生认为,对于秦堂山遗址的文化内涵,暂时不要下定论,而应先把遗址自身的堆积序列整理清楚。在不同时期遗存的平面图上,找找是否有遗迹分布的规律。遗址中夏至早商阶段的典型器,如垂腹鼎,在做法上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者相似,但具体器形有所差别,可能代表着一定的地域特色。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宋建先生在探讨遗址文化内涵时,首先指出了马家浜文化命名本身存在的问题。他认为,马家浜文化的命名地点——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位于太湖东侧。这类遗存是受宁绍平原河姆渡文化与太湖西部骆驼墩文化共同影响而形成的,面貌并不单纯,难以作为马家浜文化的年代序列标尺。因此,秦堂山遗址所谓的马家浜文化晚期遗存,可能并非事实。秦堂山遗址位于太湖西部,这一区域的马家浜文化年代序列,更应当从本地的遗址着手。同样,遗址中所谓广富林—马桥文化阶段的遗存,可能在多种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面貌。由此,不必急于对其文化属性下结论,尤其是马桥文化的遗存并不典型,可多与周边地点,如安徽蚌埠禹会村,江苏南京牛头岗、点将台,镇江断山墩,高邮周邶墩等遗址进行比较。总之,秦堂山遗址处于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人类的生活样态应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在从早到晚的遗存中都有所体现。
南京博物院周润垦先生认为,目前对部分遗存的断代可能存在问题。比如,所谓的“马家浜—崧泽文化过渡时期”遗存中,并没见崧泽文化早期的典型器物,反而崧泽文化中晚期的器物很典型。如M50出土的通体凸弦纹的灰陶簋形器,在东山村遗址可以找到头;东山村M92出土的一件夹砂厚胎簋形器,属于崧泽文化早期,与此地所见的器型几乎一致。
二马家浜文化的聚落与社会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裴安平
先生认为,秦堂山遗址马家浜文化聚落的发现,对于马家浜文化聚落形态研究意义重大。首先,发掘地点揭露的马家浜文化遗存,位于整个近18万平方米遗址面积内堆积最为丰富的核心区域。从探沟剖面显露的迹象看,聚落外围很可能具有双重环壕。环壕内面积远小于遗址面积,意味着周边还可能存在着同时期的其他聚落。而此处环壕内的聚落,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一处中心聚落。从发掘清理的墓葬分布及随葬器物情况看,马家浜文化时期人群内部分化已经很明显。墓葬有明显分片的现象,暗示着小家族的存在。而同一家族中,个别成员随葬有马家浜文化时期难能可贵的玉器,更是其身份等级较高的体现。目前,在江浙一带马家浜文化的研究中,由于中心性突出的马家浜遗址不多,其聚落形态、人群分化的研究均较为薄弱,而在秦堂山遗址中,通过少
查看更多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江苏省溧阳市秦堂山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文档大小:1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