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3页 六年级数学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 第4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各个部分的名称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本节课知识点比较多,但是难度不大,因此根据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借助情境,引入新知。 结合教材选取的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这个内容引入本课,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思考。 2.探索规律,揭示意义。 借助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船中的数学知识,让同类量数据和非同类量数据处在同一平台上,用除法搭桥,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 3.自学合作,丰富知识。 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探究,总结出“比”的读、写法及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比较发现,建立联系。 结合板书,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掌握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弄清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及其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明确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比的意义,读、写法,会求比值。 学习难点深刻理解比的意义并能灵活地应用,能够准确区分比与除法及分数的关系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7分钟) 1.PPT课出示教材插图。 (1)指名读图片的内容和简介。 (2)结合图片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认识同类量的比。 (1)15÷10表示什么?(2)引导学生懂得:题中长与宽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3)让学生尝试用比来说出宽和长的关系。 2.认识非同类量的比。 出示教材“神舟”五号轨道运行的信息。 (1)指导学生读题,思考: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2)思考:可以用比来表示吗?3.明确比的意义。 总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4.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讨论教材介绍了哪些知识。(比的写法、解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求比值) 5.探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与区别。 (1)观察求比值的过程。想一想比与分数有什么联系。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想一想比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表格见课】6.讨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三、训练深化(9分钟)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49页1、2题。 提示:第2题可以转化成除法进行计算。 2.巩固训练:完成教材52页第1题。 3.例题甲数是乙数的2/5,乙数是丙数的3/8,甲、乙、丙三个数的比多少?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