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doc / 文档详情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3.3千字
约5页
0
19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doc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品资料欢迎阅读


PAGE\*MERGEFORMAT5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关键词:诗意,审美,日常,人生,分析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简介:从王国维和蔡元培开始提倡审美教育算起,我国的美育历程已有百年,但是重知识教育而轻审美教育的倾向依然普遍存在。2020年9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使美育作为国家教育方针被确立下来,并提出了贯彻这一方针的诸多重要举措。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审美教育必然会得到大的发展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内容:

从王国维和蔡元培开始提倡审美教育算起,我国的美育历程已有百年,但是重知识教育而轻审美教育的倾向依然普遍存在。2020年9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使美育作为国家教育方针被确立下来,并提出了贯彻这一方针的诸多重要举措。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审美教育必然会得到大的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发展美育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误区需要澄清。
什么是美育
面对当前社会的“审美匮乏症”和审美教育中的诸多误区,我建议青年一代有必要学一点美学,了解一点美育知识。很多人对美育没有深入的认识,从而导致了审美教育中的盲目和焦虑。首先,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古希腊哲学家非常重视人的理性的一面,甚至把人定义为“理性的动物”。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人的感性受到了压抑和忽视。18世纪中期,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建立了“美学”,即一种关于人的“感性认识的科学”,而美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感性能力,使人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其次,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的感性能力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被称为“美育之父”的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就是通过培养人的情感,从而在人的感性与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人获得精神能力的协调,成为幸福和完美的人。审美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因此,“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只有通过审美,才能达到人性的完善,并获得精神的解放和自由。第三,美育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受席勒影响,王国维认为,教育之宗旨是造就“真善美之人物”,即“完全之人”,其各项能力无不发达且协调发展。马克思认为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在“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既包括按照美的规律生产劳动产品,也包括按照美的规律生产人自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审美教育就是要批判和反思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非人化”和“非美化”现象,塑造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第四,美育要同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等协调发展。过去的应试教育更多关注德育和智育而忽视美育。其结果是,中小学还开设一定的音乐和美术课程,但艺术教育课程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就基本没有了,或者把音乐、绘画等艺术教育作为德育和智育的手段与补充,忽视了审美教育的独立价值。
美育不限于艺术教育
既然美育是感性教育和情感教育,那么有益于人的感性能力的提升和健康的审美情感的培养的教育,都应该属于美育的范畴。艺术是美最集中的体现,因此艺术教育也就成为审美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有效的途径。我们国家的艺术院校较多,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才,但是,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中,具有艺术教育背景的师资还非常匮乏,极大地限制了美育的发展。城市里情况相对较好,各种类型的艺术培训机构非常多,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行业,也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这种艺术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类教育很多侧重于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感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而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根本。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更应该在教授学生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与经典艺术作品的实质接触,来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感知力,提升艺术鉴赏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审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艺术教育,更不限于学校的课堂教育。艺术教育毕竟要借助于课程、展演、博物馆和美术馆等途径进行,而这些途径是相对有限的,属于生活的“例外状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因此,审美更应该是一种日常行为。或者说,日常审美才是审美活动的常态。崇山峻岭、小桥流水、蓝天白云、晨晖晚霞、鸢飞鱼跃等自然景观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朋友之情、夫妻之爱、天伦之乐等社会情感都可以给人带来审美的精神愉悦,而家具摆设、柴米油盐、观景品茗等日常生活也都包含着审美情趣。因此,审美教育更应该关注我们的日常审美经验,通过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才会更加热爱生活,也才能够培养更加积极、健康的审美心态和生活状态。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强调生活审美的,中国美学基本上是一种生活美学。孔子主张礼乐教化,同时也喜欢“浴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休闲生活;庄子所说的临渊羡鱼、天籁之音和庖丁解牛体现了道家的生活美学;“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分析

文档大小:19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