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5页 “小组合作学习”感想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十多年来,广大教师享受着课改带来的喜悦,实践着课改倡导的新思想。倍受关注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其“亲切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交谈、融洽的氛围、思维的共享”被广大教师喜爱和接纳,成为公开课、大赛课等各级课堂展示的亮点,成为专家讲学的主题。“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合作学习”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不真实,这需要我们冷静的思考。近年来,事情又转向了反面,那就是在各级赛课中,教师很少再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调查,其原因是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好操作,不小心就会遭到专家批评,除非授课内容必须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否则宁可不要,以免组织不到位而引发争议。 通过以上现象,我们发现新课改是快乐且痛苦的过程,改革的试验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充满挑战。伴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实属正常现象,不能弃之不用,我们应该换个角度考虑,不断修正完善,让小组合作更有效、更便于操作。那幺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笔者提出一些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独立操作不允许时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在合作学习中,活动是有效的载体,教师的作用就是在恰当的时间营造有利于合作的氛围,设计出充实且丰富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操作、发现与收获。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需要体验事件发生的随机性,但是一个人很难完成操作,我们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展开,在合作游戏中体验随机性。在教学中应将教材知识和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 二、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要合作 “给孩子创造一种氛围,让他们共享与共创相随!” 教学中面对的是有着自己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独立思维和个性的主体,合作学习要在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发挥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弱势学生绝不能成为教师忽略的对象,相反,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合作学习不能只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首先,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在分组合作中,要针对每个人的特长有层次的分配工作,尤其注意让弱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最后,要在小组内形成共享与共创相随的氛围,形成互帮互学、资共享的意识,学生之间愿意分享彼此的知识和智慧。合作学习时,教师指导学生互相启迪,相互借鉴,进而产生新的思想和智慧,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例如学习被3整除数的特征,由于学生很难自己发现规律,教学时可采用“组数”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实验,从中发现规律。第一,组成小组:4人一小组,每人一组数字卡片,任选3个数字,组成若干个三位数,算一算这些三位数哪些能被3整除;第二,分类整理:如234、243、324、……都能被3整除,235、253、532……都不能被3整除;第三,发现规律:观察比较上面各个三位数,小组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的规律,归纳发现的规律,再让学生继续举例验证,从而掌握规律。 三、对问题答案有争议时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尊重个性,鼓励独特的体验是无可非议的,但必然会引发“争执不下”的现象,而漠视和压抑都是不对的,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小组内各自陈述理由,把有冲突的观点拿出来共同讨论,并给予一定指导。此外,教师不仅要关注合作的结果,还要对方法给出适当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热情,推动合作的不断深入。 如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时,通过问题“任意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反复的实验和验证,不仅解决了“如何围成三角形”的问题,还对“什幺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活动层层推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通过实验解答了学生的疑惑。 四、知识探索需要合作 “给孩子一张渔网,让他们自己去捕鱼!” 数学教学是有现实意义的,并且富有挑战性。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与个性创新的过程。在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时,教师要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分好角色。组员搭配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为了激 发各组间的竞争意识,每组实力总体尽量保持一致,分工明确,并对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进行“业务培训”。如主持人怎样进行小组分工,怎样采纳意见,怎样保障合作任务的有效完成,如何关注每个成员共同参与……明确的要求能够保证探究活动的有序开展。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