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出塞》教案出塞的优质教案.doc / 文档详情
《出塞》教案出塞的优质教案.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3.8千字
约9页
0
18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出塞》教案出塞的优质教案.doc

《出塞》教案出塞的优质教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9页
《出塞》教案出塞的优质教案

21.古诗三首——出塞教材解读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出塞》一诗主旨,历来有厌恶战争、渴望和平说;盼望朝廷起用良将说;同情征人、百姓疾苦说等。然而,当我们透过历史的天空,再次静心品读,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主旨,其背后都包蕴着作者对于所有生命的尊重与关爱。而这一点,正是唐诗的主旋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礼赞生命。这是博大的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伟大人文精神,在今天,它依然彰显着非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板书:明月)突出李白可能是在什么状况下思念家乡。自己在外想家一般怎么办?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
(板书:边关)
过渡: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一)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3.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4.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5.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6.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1)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2)学生思考,完成练习。
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相互搀扶着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父亲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
(3)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学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唐·李颀《古意》(5)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
(二)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读诗。
2.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出塞》教案出塞的优质教案

文档大小:18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