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8页 扬州某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8静夜思》集体备课教案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汉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4、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课前准备:生字卡片、PPT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认识本课9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3、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授课时间: 月日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导言: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3、课件展示月下美景图,教师用优美的语言引入并揭示课题: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照着沉睡的小山村,照着苍茫的大山,照着宁静的港湾,照着我们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望着月亮,许多人都会思绪万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4、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夜、思等。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课题中三个字的方法。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是怎么认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4)教师根据学生口头组词相机板书:安静、夜晚、思念。 5、课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这是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教师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我国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师提学习要求: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生自读诗句,边读边在诗中圈出生字条里的生字,圈好生字后多读几遍,再与小伙伴合作识记不认识的字。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思、念、床前、月光、疑问、举头、远望、低头、故乡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静、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ɑnɡ。) ③相机理解:举: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理解内容:望明月,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介绍偏旁: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自己的故乡在哪儿。 6、做摘星星的游戏。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不过,星星妹妹说:我们的身上有你们刚刚认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那颗星星就送给你了。 (2)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正确认读生字。 7、做把字宝宝送回家的游戏。 教师用课件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学生齐读诗句。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小组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问一问。 5、指名说说。 6、提出不懂的地方。 7、相机理解霜:你在哪儿见过霜?(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练习说话,体会诗意。 四、指导书写汉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4个汉字:思、床、前、光。 2、学生认读汉字,找出它们在课文中的位置,并适当扩展组词。 3、学生自主观察汉字的笔顺,想一想如何才能把汉字写漂亮。 4、指名学生交流以上汉字的笔顺和书写方法。师范写并讲解: “前”的第三笔横画要写长一些,盖住下半部分;“床”是半包围结构,“木”要写得半藏半露。(学生书空),“光”上面不能写成“小”。 5、生描红、仿写、书写生字,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学习了他写的《静夜思》,还在诗中认识了很多的汉字朋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古诗。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学写3个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适度拓展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授课时间: 月日教学过程: 一、细读古诗,感受诗意 1、鼓励学生按照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