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6页 规划局:深入学习法治思维正确运用法治方式 规划局:深入学习法治思维正确运用法治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方式,领导干部只有坚持法治思维,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一、深入学习法治思维的精神实质 要养成法治思维必须深入了解法治思维的内在。法治思维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则,按规则来规范国家的行为,规范公民的行为。规则治理与民主治理相辅相成。法治本身也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反映民众期望,符合民众利益,体现了共同信念,共同理想,故法治应当受到尊重遵从。国家行为和公民行为都应在法治框架下进行,法不阿贵,法不阿权,法律是平衡器。无论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和公民个人在做决策、解决问题时,都要遵从法律、依法办事,如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科学立法。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换言之,立法机关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必须由法律进行调整的社会关系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并形成法律规范的活动。科学立法,体现良法之治。只有良法之治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效力。 (三)严格执法。它包含权由法定、权责相等、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无权不执法、标准要一致,要做到严厉、公平、公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凭好恶执法,不凭关系执法,不凭人情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随意执法,则会秩序混乱,就等于人治。 (四)公正司法。“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不付诸于实践,即使写在纸上,也形同虚设。公正司法指弘扬法治,惩恶扬善,匡正压邪,要公开、公平、公正,遵循无罪推定、罪由法定、罪行相当、公正裁判、禁止刑讯逼供这些现代法治原则,也是公正司法的重要标志。当然公正司法,还靠独立司法做支撑。 (五)保障人权。以人为本,保护人权,规范公权,有效防止政府的侵害。人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与平等相统一。法治必然要以保护人权作为重要内容,才能成为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六)全民守法。守法是全民的责任,也是全民的福祉。全民守法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守法是应尽的义务,是维权的有力保证。维权是权利的使用,但维权必须依法进行。非法维权不受法律保护。全民守法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理的必然要求,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二、法治思维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路径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随着近年来的推进,正在成为从中央到基层上下一体遵循的基本规则。可以说,领导干部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是由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决定的。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到党的十八大报告,反映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不断强化、推进的过程,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具体贯彻和落实的手段和方式。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有法可依。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发展中,确实还有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而最优的解决之道,就是执政者要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三、正确运用法治方式,保证日常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一)坚持法律至上,防止以权压人 首先,树立法律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领导干部首先要模范地遵守法律的规定,切实地维护法律的权威,将法律内化为自身的本能,而非将法律仅视为“治世之工具”,如此才能塑造全民之法律信仰,推动法治进程。其次,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所谓权力,生于民意,操于吏手,守于理法之间,关乎民生重计”。此话指出了领导干部要有慎权意识,要将权力的行使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第三,加强自我监督。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但“徒法不足以自行,良法还需良吏”。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抵制权大于法、以权压法的现象。 (二)坚持以人为本,防止官本位思想 一要听民声。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相当部分的弱势群体,其表达诉求的渠道不畅,易引发对社会的利益结构及分配机制的不满,此愤怒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和化解,就可能演变成危害比较严重的泄愤或社会骚乱事件。二要知民情。在社会矛盾发生时,领导干部要主动介入,不逃避,不推诿,勇于承担责任,加强与公众沟通,分析^p其诉求是否合法,并及时向公众公布事件的调查情况等。三要护民权。当纠纷经由调解、裁决等方式未得以解决时,民众往往就踏上信访之路。然而部分领导干部对信访存在认识误区,试图通过高压手段处理“信访”民众,结果导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为有效破解此困境,应当对信访制度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