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2.7千字
约7页
0
15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7页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__经济技术开发区课堂教学设计学校__市__小学任课教师周影影教学内容1、古诗三首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课时共3课时第3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漪”,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文字,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交流: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导入课题【出示课件2】:我们今天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板书:村晚宋代雷震)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学生自由阅读。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进士。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4.理解课题。
(1)指名解题。
(2)小组交流: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5.谈话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雷震一起去欣赏乡村傍晚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4】重点指导读准“漪”。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5】: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1.【出示课件6】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后自由朗读全诗。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出示课件8】(1)交流学习: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板书: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①从首句中的“草满池塘”你了解到什么?(是说节令已在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②从“水满陂”你又了解到什么?(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③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④鼓励学生找出诗句“草满池塘水满陂”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⑤从“草满池塘水满陂”一句你感受到什么?(水草丰美,生机勃勃。)⑥次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主要写了什么?(写远山落日。)⑦“山衔落日浸寒漪”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⑧为什么要用“衔”字呢?(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展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景。)⑨“寒漪”指什么?(指的是让人感到寒意的的水面波纹。)⑩“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⑪从图画上能看出“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诗的内容吗?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⑫教师小结:这首诗写景文字集中在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板书:山村晚景)(2)交流学习: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在这样宁静优美的背景中,主人公--牧童登场了。一名同学读这句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②“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③“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横骑在牛背上。)④看看插图上的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吹笛子)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短笛无腔信口吹”)⑤你是怎样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一句的?(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⑥从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你感受到牧童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文档大小:15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