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2.3千字
约4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doc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4页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如何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得较高的附加值)是发展中国家能否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利益的关键。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都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参与国际分工的这种比较优势又是以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优势为基础的这种比较优势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遭到了严峻的考验。因此比较优势理论是否适应比较优势的内涵与外延是否有待进一步拓展以及如何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等是本文思考的问题。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质疑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基础之上的比较优势理论这种比较优势是以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等与现实不符的假设基础之上是一种静态比较优势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假设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许多学者都对这种比较优势提出了质疑概括来说主要可分为比较优势陷阱说和比较优势弱化说。比较优势陷阱说比较优势陷阱说认为如果一国完全以静态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即完全接受由边际生产成本状况确定的国际分工角色运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获得较低的附加值而忽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最终将陷入低附加值循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断扩大。目前有学者发展了上述比较优势陷阱(张小蒂李风华20__)指出如果一国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不当即过度地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完全地发挥后发优势则只能跟在先进国家之后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比较优势弱化说比较优势弱化主要是指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之上从长期来看这种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比较优势弱化的原因可以从发展中国家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国内环境看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一般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不丰裕经济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已超过国际市场使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弱化;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必然会不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断弱化。从国际环境看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易出现出口的“贫困化增长”;同时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展使资源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受到诸多贸易壁垒的限制在国际上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存在比较优势陷阱和比较优势弱化并不意味着比较优势理论已经过时或者不适用了。本文通过合理地拓展比较优势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发现比较优势理论仍然是指导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内涵和外延的拓展从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从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学者在将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理论上来说第一次将静态比较优势动态化的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创新期的产品实际上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入发展期则变成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入成熟期则变成资本与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当进入衰退期时基本成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转变产品的生产也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比较优势也将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斯蒂格利兹、克鲁格曼、格罗斯曼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发展了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其对传统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将技术进步、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等问题结合起来综合动态地研究一国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的根源上动态比较优势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不仅仅来自于两国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产品相对价格的差异而且受技术因素影响的规模经济差异将会导致生产成本差异从而产生价格差异因此国家间相对要素禀赋差异和规模经济差异共同决定贸易格局。在贸易的构成上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方面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每一个国家根据产业内专业化模式仅能生产某一产业内广泛的潜在的产品系列的一个或几个子集;另一方面由于示范效应的作用消费者总在效用最大化原则支配下偏好商品种类的增加这样从生产和需求两方面找到了产业内贸易的依据。在贸易利益上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动态理论认为贸易利益不仅来自于比较优势利益而且还会因生产效率提高、生产集中、生产的合理化以及产品多样性而存在潜在利益。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化为发展中国家先天比较优势的升级和后天比较优势的培育奠定了基础这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第一层次的拓展。从先天优势到后天优势所谓的先天优势是指一国先天存在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也叫自然优势;后天优势则是指原本没有通过后天培育而形成的优势。后天优势的培育不仅要通过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还要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效应带来产业部门的制度创新使得先天的比较优势上升到后天的比较优势。“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效应往往成为后进国家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后发优势”的源泉。有的学者甚至将这种“后发优势”纳入广义的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反思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