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doc / 文档详情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doc 立即下载
2025-02-20
约2千字
约5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doc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页共NUMPAGES5页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作者:吴丽丽
【摘要】为了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儿童睡眠障碍的有关情况,从专业角度对睡眠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进一步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许多儿童睡眠障碍问题,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烦躁、易怒、恐惧等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我就这一问题做一简单的探讨。
睡眠障碍就是睡眠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或时序的紊乱都称为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分为器质性和非器质性两类,在此仅讨论儿童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1引起儿童睡眠障碍的原因
1.1生理因素①遗传因素:患儿家族中常有类似发作史的亲属,个体易感因素构成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另外与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及功能的失调、抑制和兴奋的调节不平衡有关。②躯体因素:疼痛或不舒服,如绕虫、鼻子不通气、咳嗽、频繁夜尿等都会影响儿童的睡眠。
1.2心理因素惊吓、兴奋、刺激都能引起精神紧张、焦虑恐惧而产生睡眠障碍。
1.3环境因素①居住条件:闹市区人来车往、过于吵闹或室内空气不良、闷热、冷、光线强弱等。②睡眠习惯:睡眠时间无规律、睡眠姿势不正确、俯卧、手臂压于胸、睡眠前喜欢进行过度的运动等都会影响睡眠。
2临床表现
2.1入睡困难和睡眠不安此表现在儿童各年龄段都可产生,以婴幼儿期较多见。
临睡时不愿上床,上床后又不能入睡,即便睡着了也易惊醒。睡眠不安的孩子表现为:睡眠中经常翻身、手脚或全身跳动、睡中哭喊、说梦话、磨牙等。由于患儿夜间睡眠不足,早上赖床、易发脾气、食欲不振、烦躁不安。
2.2睡惊出现于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的发作,伴有强烈的语言、运动形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儿童睡惊多发生在刚入睡大约15-30分钟内,此时处于非眼快动睡眠阶段,也称慢波睡眠。表现为:睡眠中突然惊醒、坐起、叫喊、哭闹、惊慌失措、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瞳孔放大、出汗,有的则紧闭双眼、表情焦虑,有时会起床在室内走动、抓住人或物喊叫,安静不下来,这些症状一般持续1-10分钟,通常在夜间睡后1小时发生。发作过后仍能入睡,醒后对发作经过基本不能回忆,如有片段的回忆也很模糊。夜惊可连续几夜发生,但极少在一夜中重复出现。夜惊多见于2-5岁期间,青年期则消失。
2.3梦魇多见于8-10岁儿童,发生在眼快动睡眠期,也称快波睡眠,即做梦阶段,是由于紧张、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气来或得不到帮助而发生的一种令人惊恐的梦。儿童梦魇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防御性的身体运动、呼喊、哭泣而醒。醒后能回忆起一连串可怕的梦境,由于过度惊恐,醒后难以入睡。一般持续2-3分钟,无需特殊治疗。
2.4睡行症(夜游症)睡行症或夜游症是睡眠和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一种意识改变状态。儿童期发生率较高,发生在非动眼睡眠阶段,因此夜行症并非做梦。大部分发生在入睡后1-3小时内,表现为:睡眠中突然起床、走来走去、发作中个体表现茫然、目光凝滞,他人试图加以干涉相对无反应,并难以被唤醒,尽管在最初从发作醒来的几分钟之内,会有一段时间的茫然及定向力障碍,但并无精神活动及行为的损害,发作后又自动上床入睡,醒后对发作经过完全遗忘。
3治疗
3.1心理治疗可采取心理支持与放松训练来消除引起儿童紧张的因素。首先帮助孩子意识到这是焦虑、恐惧的原因,要正视它、面对它,不要用自认为合理的其他理由来掩饰他的存在。其次,要树立起消除焦虑情绪的信心,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运用注意力转移的原理,及时消除焦虑、恐惧情绪,并给予安慰和鼓励。
3.2良好的睡眠习惯,改善环境,睡眠健康教育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环境:按时睡眠,临睡前避免让孩子过于兴奋,不要看太紧张、惊险、恐怖的影视片,不要喝过多的水或吃得太饱,要培养正确的睡眠姿势。减少白天睡觉时间,在睡眠期间声音、光线、温度等都应降到最低或适宜的状态。经常给孩子洗澡、换衣服和被褥,对梦游孩子要注意控制环境。
3.3健康教育孩子犯错不要过于批评指责,不要以体罚的手段来惩罚孩子,不要盲目惩罚。尊重孩子的人格,当出现睡眠问题后,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精神刺激,要培养良好的性格和行为。防止孩子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而影响睡眠。
3.4药物治疗儿童睡眠障碍以心理治疗为主,但儿童睡眠障碍若是由于身体因素引起或反复长久出现睡眠不佳,则应到医院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为了使儿童、青少年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如发现孩子有异常的精神问题应及时就诊和治疗,这对孩子疾病的预后以及成长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文源,季建林主编。《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儿童睡眠障碍的临床探讨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