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淮南联合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300题) 1、[单选题]研究人员做了一项长达12年的跟踪调查的研究项目,其主题是验证人类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感受力。他们选取了80个出生三个月左右的婴儿作为样本。经测试,其中65个婴儿对音乐的节奏有明显反应,15个婴儿无明显反应。当这些孩子成长到9至12岁时,进行最后的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在婴儿阶段对音乐有明显反应的孩子们,不仅依然喜欢音乐,而且还表现出很高的音乐素养。而在婴儿时期,15个对音乐无明显反应的孩子,有9个仍无明显兴趣,有6个比较喜欢音乐。从这段文字中,不能推出的是()。A.对音乐无明显兴趣的,可能会变得有兴趣了,但“有兴趣”很难变成“无兴趣”B.人对音乐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改变C.大多数人的音乐潜质在婴儿时期形成了D.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音乐的【答案】:D【解析】文中只能代表婴儿和9~12岁的人,并不能代表占绝大多数的成年人,所以“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音乐的”是不能推出的。因此答案选D。 2、[单选题]______对于长河落日圆相当于山峦对于______。()A.戈壁;风吹草低见牛羊B.沙漠;远近高低各不同C.江河;奔流到海不复回D.夕阳;千里共婵娟【答案】:B【解析】长河落日圆是与沙漠有关的诗句;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与山峦有关的诗句。因此答案选B。 3、[单选题]一个正方体木块放在桌子上,每一面都有一个数,位于相对面两个数的和都等于13,小张能看到顶面和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和为18;小李能看到顶面和另外两个侧面,看到的三个数的和为24,那么贴着桌子的这一面的数是多少?()A.4B.5C.6D.7【答案】:B【解析】将小张与小王看到的面合在一起,则实际共看到2个顶面与4个不同的侧面。而四个不同侧面恰为两组对面,即其数字之和为13×2=26。则顶面的数字为(18+24-26)÷2=8,因此底面数字为13-8=5。 4、[单选题]情报专家巴克斯特在给花草浇水时,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______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______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株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结果,他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形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怪异想天开B.奇怪突发奇想C.怪异浮想联翩D.奇特心血来潮【答案】:A【解析】第二空,“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与前文的“一个……的念头”矛盾;“心血来潮”形容心中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与前文“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表述重复。“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突发奇想”形容突然想出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或突然想做某一件前所未有的事。题中测谎仪器是给人使用的,而巴克斯特竟然将它使用在植物的叶片上,常人看来这种行为是非常荒唐、无法理解的,“异想天开”更契合题意。第一空,“古怪”和“奇怪”是近义词,“古怪”的程度要比“奇怪”深。因此答案选A。 5、[单选题]某次知识竞赛共出了25道题,评分标准如下:答对1题加4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记0分。已知小明不答的题比答错的题多,他的总分为67分,则他有几道题没有回答?()A.4B.6C.7D.8【答案】:C【解析】 6、[单选题]他所钟爱的那一批现代主义作家,刚好______了他的现实需要,他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加缪、卡夫卡、昆德拉等著作的现实映射。苦苦寻找一种理解世界方式的阿乙,在这些小说里看到了窥视它的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命中希望B.解决工具C.契合缝隙D.满足途径【答案】:C【解析】BD两项错误,第一空,由后文的“苦苦寻找一种理解世界方式的阿乙,在这些小说里看到了窥视它的……”可知,小说反映的内容不可能彻底解决或满足现实需要,而应该是与“他”的现实需要不谋而合,“解决”和“满足”均不能表达这层意思。第二空,由“窥视”一词可知,选用“缝隙”最为恰当。因此答案选C。 7、[单选题]中国人对于梅花普遍怀有一种特殊的爱恋之情。应该说,没有哪一种花像梅花这样享受着众口一词的好评。其实,就梅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选美”,她是无论如何难当花魁的。那薄如蝉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众香国里,绝对难以招人耳目。历览前贤崇尚梅的缘由,加之几次充当梅客的感悟,我想,千百年来,梅之所以让人欣赏、赞誉、咏叹,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是对一个人品行的赞誉抑或是自励的标准。宋代林和靖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脱俗,终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过着隐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鹤,人称“梅妻鹤子”,也历来被传为佳话。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梅的品格向来为国人所推崇B.国人对梅花普遍怀有爱

文库****品店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