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精品教学资料,欢迎使用。 PAGE-4-/NUMPAGES4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二(4)数学上册错题及分析 更合镇合水小学何彬全 第一单元 1、看图:纸条长(7)厘米。(长度从尺子刻度从1厘米到7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重纸条的右端对准7厘米处;忽视0刻度是否对准纸条的左端。 2、1米—20厘米=(19)厘米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不熟练;少数学生20-1来解决。强调统一单位后相加减。 3、一共有(2)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生只注意到其中两条线段;对于两条线段合起来的第三条线段不理解。强调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 4、你的食指的宽度是1(米)。错因分析:对于食指的宽度学生直观能力不足;厘米与米的概念弄不清。 5、填上单位名称。一本练习本卖5();玩具飞机卖7()。姚明的身高226();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 错因分析:对于身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知道226米对于人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遇到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就有些措手不及了;对电视塔心中没有表象。 第二单元 6、36+3=66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数位对齐;个位对十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强调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相同数位对齐) 7、56—35=11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分不清是否需要退位;统一全退位。强调不够减时再退位。 8、比36大18的数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见“比”字就求相差数。培养学生分析题目的能力;找到谁比谁大;大多少;怎么求? 9、一张课桌62元;比一把椅子多34元。一套课桌椅多少元?62+34=96(元)96+62=158(元)错因分析:混淆了谁多谁少;可以让学生把“比一把椅子多34元”前面补充完整;再来反复读题理解究竟是谁的价钱高。 第三单元 10、判断题:数学书表面的直角比黑板上的直角小。 错因分析:学生对于直角的概念不够明确。 11、三角形图中有()个角;()条线段。 错因分析:学过“角”后学生把“三角形”与“角”混在一起。 第四单元 12、4+4=()×() 错因分析:学生审题不清;对加法与乘法的区别有些模糊。 13、补充口诀:五五(二五) 错因分析:学生说的比写的快;把中间的“十”跳过。 14、3个4相加;和是多少?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和”就认为是加法。 15、得数是6的乘法口诀。(二三得六)(三二得六) 错因分析:学生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相对于乘法交换两个因数交换;也就认为乘法口诀也可以交换。 16、写出4个积是24的算式:()()()() 错因分析:“算式”、“口诀”、“读作”三者的关系有点互相混淆。 17、两个加数都是6;和是()。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 第六单元 18、得数相同;但口诀不同。 (2)×(8)16(8)×(2) 错因分析:学生看到两道乘法算式;考虑二八十六的两道乘法算式。对于题目中“口诀不同”这句话的要求学生忽视。 19、想一想;括号了最大能填几?7×(4)<40 3×(6)<225×(6)<37 错因分析:学生只考虑可以填的数;对于是否最大考虑不到。 20、列式计算。3个8的和:用加法算(3+8=11) 错因分析:有些学生看到和就用加法计算;需要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21、3个5可以说成是()的()倍;4的7倍也就是()个()。 错因分析:倍数与乘法的意义还不清晰;导致几个几与对应的几的几倍理不清。 错因分析:学生把加法与乘法的名称混在了一起。 第七单元 2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分针走一大格是()分。 23、分针从12走到6是()分钟。 24、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到12是()分钟;是()小时。 25、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到12是()小时。 第八单元 26、小春有2张2角的、5张1角的、1张5角的人民币。他要买一枝5角钱的笔;有()种付钱的方式。错因分析:付钱的方式不够全面;漏掉部分方式;可见学生的有序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

王子****青蛙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