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1《认识千克和克》这一单元知识点简单,大多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操作中。二年级的孩子,还处在好玩好动的时期,在课上有实践操作的经历,自然是十分开心的。纵观这一单元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做法和反思:一、整合课时,让学生因动而学为了让学生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几乎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带物品:苹果、桔子、鸡蛋……于是我将新课和最后的《称一称》整合起来,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带来家中各种各样的称和不同的物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掂物品、称物品、数个数,并由组员记录38页的表格,而我则巡视学生实践的过程,10分钟下来,孩子们都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1千克有多重,并尝试掂了掂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这些重量的大米,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今天的数学课真有趣啊!”“1千克到底有多重?”我没有用只言片语,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下课了,因为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我奖励他们共同分享带来的水果。一个孩子跑来对我说:“老师,要是天天这样上数学课就好了!”其实,在整合课程上我还有个想法:就是让学生在科学课时自己来操作一下托盘天平。虽然教参上并没有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我想只有孩子亲身经历感受过的知识,才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建立正确、真实的表象。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准备利用中午时间安排学生4人合作,称一称10克黄豆。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和生活是密布可分的',尤其是这一单元,每个课时的作业都安排了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用数学的题目。为了让学生和千克、克有更亲密的接触,我组织学生去菜场、超市进行调查,比如: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去菜场,看看妈妈买的菜各是几千克,再把你和妈妈买菜的过程写成一篇数学日记。这样的作业既是学生乐意的,也给工作繁忙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亲子机会,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当然,批改“调查作业”老师很累的,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需要一一阅览,有的还需要年级组的老师交流,但我们乐此不彼。因为,我和孩子们一样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知道了洗衣粉有100克、250、500克等不同包装,也知道105颗桂圆重1千克……此时,我犹如走进了超市,正在享受购物的快乐一般。三、回归原始的教学方式自从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装备,我们的教学手段也随之丰富起来。精美的PPT,深情并茂的动画,给课堂增添了很多的乐趣。可看着孩子们鼻梁上悄悄架起的眼镜,我总有些心疼他们。《练习四》的教学,我一改往日的练习课教学模式——做一题讲一题,用原始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于是,孩子们把窗帘打开,教室里顿时亮堂堂的。我先让孩子们交流学习单:1、哪些物品重1千克?、哪些物品重1克?2、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克做单位?3、1千克=()克。然后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1—6和思考题,做得快的小朋友自学“你知道吗”。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我巡视学生,最后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有的放失的对习题进行讲解,高效率的完成了书本练习的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2本课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经历,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把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具体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老师设计和引导的精髓。但是,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不明确,没能处理好,用语出现了不准确。《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3《数学课程规范》指出:同学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同学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同学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教材出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

Do****76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