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docx / 文档详情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7
约1.3千字
约3页
0
12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docx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1物理教学的过程要有科学性、严谨性、条理性。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有时我们自认为给学生讲清楚了,但在学生的理解总是显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看似懂了,实际上却是错的。这需要老师对学生拨开迷雾,寻找光明的道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必修②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的教学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天体的运动、卫星运动。对于这些运动,我们都可近似认为是匀速圆周运动,实际上是前面一章匀速圆周运动的延续。研究圆周运动的重点是知道向心力的来源。某一天体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这一点是这章教学中的主线。而在第五节宇宙航行教学中推导第一宇宙速度时:设地球的质量m,卫星的质量m,卫星运动速度v,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得,对于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可近似认为到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即r=R,将地球质量m=5.98ⅹ1024kg和地球半径R=6.4ⅹ106m带入解得V=7.9km/s,这就是人造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也称为环绕速度。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以上分析后,问学生懂了没有?他们都都说懂了。为了巩固知识,要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现代宇宙学理论告诉我们,恒星在演变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密度很大的天体,成为白矮星或中子星,1m3的中子星物质的质量为1.5×1017kg。若某一中子星半径为10km,求此中子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约5分钟后,我叫了学生到黑板上演算,其他的学生在下面演算,课时发现不少学生无从下手。还有一些学生写了一堆公式,不着边际。为什么有这种情况?我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目标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体会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其次,教学过于死板,缺少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总是自己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第三,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如果不设置梯子,让学生们去爬,怎能不摔跟头?对于新知识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入繁。《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2新课改的背景下,本节课以导学案为线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抓住时机,定量的发展性评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够恰当。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合作了,该合作的时间上、力度上没有得到保障,学生通过合作无法完成的,我的讲解不够彻底。2、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不够灵活。学生可以线式“小声议论”,可以面式“小组讨论”,也可以充分利用小黑板体式“成果展示”。3、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生来就会的',需要有效的指导。譬如,时间、方式、问题等。4、在物理学科里,特别是复习课,对某一问题的点评,该浅的没有,该深的浅了;再者,缺乏对知识、方法的总结与梳理。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反思

文档大小:12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