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 / 文档详情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7
约2.6千字
约5页
0
14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经典】古诗简介《泾溪》是(一作)创作的一首。此写了急流险滩之处鲜有只倾覆沉没而水流缓慢之处却常有只倾覆沉没的反常现象。全诗通过比喻手法来总结教训,景物中寓,理析得透彻,包含着深刻的和精妙的辩证,给人以居安要思危、处盈要虑亏的告诫。翻译/译文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注释①泾(jīng)溪:一作泾川,又名赏溪。在今安徽泾县。源出旌德县南,北流至泾县西入青弋《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有“欲往泾溪不辞远,蹙波虎眼转”。《别僧》有“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宿泾溪”。另有《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2]②兢(jīng)慎:因害怕而小心警惕。③终岁:整年。④倾覆:翻船沉没。下文的“沉沦”义同。⑤平流:平稳的水中。平,这里指不掀波。⑥处:地方。⑦闻:说,听说。创作背景此诗具体创作不详。从诗的内容推测,诗人应该实地考察国泾溪,并在考察中悟出一个深刻的,因而创作了这首诗。对于此诗的作者,《全》一作,一作,且收入《唐集》。王启兴主编的《校编全唐诗》则根据《甲乙集》未收此诗而收入杜荀《唐集》认为此诗作者为杜荀鹤。李元洛在其著作《李元洛新编今读》中认为:为浙江富阳人,似未来过泾县,杜荀鹤为安徽池州人,与泾县相去不远,乃近水楼台,作者当以杜荀鹤为是。赏析/鉴赏诗写得曲折,理析得透彻。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妙的生命辨证。南宋诗人在总结前人诗歌创作经验时,用四个高妙来说明优秀作品:“(1)碍而实通曰理高妙;(2)事出意外曰意高妙;(3)写出幽微,如深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彩,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高妙。”杜荀鹤的《泾溪》诗正是理高妙的杰作。从表面看,诗的事理是碍而不通的。因为行舟水上,遇险不倾,平流却覆,似乎不合常理。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不通的现象中,潜藏着大通的本质。因为舟是人驾的,舟的载沉,不取决于路的平险,而决定于人的状况。溪险石危时,人人警惕,自然安如;平流无石处,容易懈怠,往往舟覆人亡。这,正是杜荀鹤《泾溪》诗析理的高妙之处。推而广之,杜荀鹤在这里绝不仅仅说明行船的道理,他也在比拟人事的成败。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说:“诗穷而后工”,在《自叙》中列举了文王、、、、五人遭遇困厄,发愤著书,终成大器的故事。其中的道理,与《泾溪》诗是完全一致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亡于安乐。”句中的“忧患”正如泾溪的“险”;句中的“安乐”正如泾溪的“平”;句中的“兴”、“亡”正如泾溪的“不闻倾覆”与“沉沦”——水性与人性在此又一次严密吻合。究其载沉原因,比拟人事成败,有以下四个方面:(1)懈怠。《》载:吴王兴于忧患之时,励精图治,打败了越王。后来,昧于安乐,怠于,最终被越所灭。这个故事正好反映了兢慎则成,懈怠则败的教训。韩国著名国手曹熏铉对其天才弟子李昌镐进行评价时断言:最容易毁掉弟子前程的是自我管理失败(即盛名之下的懈怠)。结果,李昌镐事事兢慎,如日方中。倒是李昌镐的对手,怠于人事的聂卫平棋圣毁掉了自己的大好河山。这,又是泾溪诗意的精确注解。(2)麻痹。众所周知,危险的局面使人警惕,平顺的局面促人大意。而失败的毒素,往往存在于大意之中。《》记载:蜀汉大将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于是,关羽骄傲起来,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这说明了大意与麻痹的危害。需知世上无顺事,事顺则藏险。如果居安不虑危,当然是取败之道。明乎此,也就能洞悉太平洋中,美国港内不可一世的太平洋舰队覆灭的奥秘了。(3)固步自封。有一位老人说过:“如果和平与繁使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那么,真正的危险就在其中孕育。”甲午,泱泱中华大国竟然被弹丸的击败。原因很简单,进行了明治维新,国力蒸蒸日上;中华自恃地大物博,完全无所作为。两相比较,胜负的天平自然倾斜。同理,固若金汤的其诺防线,挡不住精勇骠悍的纳粹雄兵;巨大屏障,挡不住北方的强大铁骑;中原汉人的太平梦想,常常被游族搅得满目疮痍。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危险,于此可见。(4)分裂。小说《》中有这样的故事:打败了袁绍的主力,袁绍病死了。他的儿子和女婿精诚团结,退据北方。急攻不下,便采用了谋士郭嘉的建议,引兵撤退。危险暂时消失了,曾经并肩战斗的袁家子弟们开始了争权夺利。他们自相残杀起来,结果是两败俱伤。曹军顺势北进,彻底消灭了袁家的残余势力,统一了祖国北方。这个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安乐对人性的毒化作用。危险消失了,也就散了,曾经有过的齐心协力、共度时艰的局面不复存在。试想同舟不共济,南辕却北辙,能不遭受灭顶之灾吗?以上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泾溪》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档大小:14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