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docx / 文档详情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7
约4.6千字
约11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docx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导语: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下面YJBYS小编向大家介绍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欢迎参考!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篇11、判断句式1)“……者,……也”式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阿房宫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2)“……,……也”式曹公,豺虎也。(《赤壁之战》)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3)“者““也“都不用式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4)用“皆、乃、为、即、则”表示判断。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用“是”直接表示判断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移置在谓语之前。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有下列五种情况:1)、疑问句宾语前置--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沛公安在?(《鸿门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2)、否定句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如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3)、叙述句宾语前置--叙述句宾语前置,一般用“之、是”等助词作标记。宋何罪之有?(《公输》)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卖柑者言》)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求贤令》)4)、介词宾语前置--把介词宾语移到介词之前,起强调作用。(注:一般出现在疑问句中)王曰:“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孟子·滕文公上》)其有不合者,仰面思之,夜以继日。(《孟子·离娄下》)3、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4、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快哉此风!(宋玉《风赋》)5、介词结构后置在古汉语中将介词结构放在谓语之后的现象,一般由“与、以、为、自、于、”等为标志。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6、省略句1)主语省略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淆之战》)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2)谓语省略一鼓作气,再(击鼓)而衰,三(击鼓)竭。(《曹刿论战》)3)宾语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屠惧,投(之)以骨。(《狼》)介词宾语的省略例: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4)介词省略(以省略“于”最为常见)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7、被动句1)“……于……”式。例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2)“……见……”式。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3)“……见……于……”式。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4)“……为……”式。例如: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5)“……为……所……”式。例如: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本纪》)8、固定句式在文言文中,常常将某些虚词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这种习惯使用的句式称之为固定句式。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其)…之谓也/矣/乎”“…(有)无…以…”“得无…乎”“孰”与“…孰与…”“有…者”“与其…孰若/岂若…”“…有(无)所…”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篇2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古代文言文常见的句式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