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热胀冷缩》说课稿.docx / 文档详情
《热胀冷缩》说课稿.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8
约3.6万字
约73页
0
5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热胀冷缩》说课稿.docx

《热胀冷缩》说课稿.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热胀冷缩》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热胀冷缩》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热胀冷缩》说课稿1一、说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自然常识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九单元《热胀冷缩》中关于水、空气(气体)和铜球(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它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前一单元《加热和传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如加热的水壶会溢出来;热水瓶盖有时会跳起来;大热天自行车车胎会胀爆;冬天的电线会缩紧而绷直。本单元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为例,唤起学生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水、空气、铜球热胀冷缩的性质,并能推测一般物体都有这种的性质。因而在生产上和生活中要注意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影响,想法利用这一性质。安排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水、空气(气体)和铜球(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推理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还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运用实验和推理的科学方法进一步认识事物等知识提供铺垫;更能使学生深切感知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生活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深入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我设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②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乐于交流,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③用较为清晰的语言表达出个人想法,描述本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科学探究目标:①在情境中发现问题,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②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实验验证、归纳分析。3、科学知识目标:①在活动中感受水、空气和铜球有热胀冷缩的现象;②能够运用一些身边材料,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验证,认识一般情况下,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三、说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探究自然奥秘的愿望,相对于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经历了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他们对自然科学课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比较浓厚,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愿意合作交流。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不断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不断提高。然而,热胀冷缩现象虽然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且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热的三种传递方式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此方面观察不够,甚至很少去思考。为此,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从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上看,学习理解尤其是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推理出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强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培养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儿童常常依赖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学生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有利于学生抽象概念的理解。这样的学习也符合增强学生主体性学习的要求,并能使科学探究活动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有所体现,而不再是口号。四、说教学策略(方法)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行为建构而获得的。结合这一理论,以及根据学生素质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十分典型的“实验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和感悟水、空气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这些问题。这对他们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我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了以下环节:1、创设问题情境,别有匠心。满满一壶冷水,放在火上烧,水还没有开,壶水却溢出来了。通过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为什么水没开就溢出来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望。2、探究学习,关注体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活动中,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人,通过学生的亲历活动,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带着这样的理念,我重点引导学生对固体的热胀冷缩性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热胀冷缩》说课稿

文档大小:5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