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比例的认识教案精编.docx / 文档详情
比例的认识教案精编.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8
约1.8万字
约41页
0
3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比例的认识教案精编.docx

比例的认识教案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比例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比例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展示目标,引入本课。二、探究新知,意义建构1、看一看下面几幅地图的.比例尺分别是多少。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庆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图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在纸上,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2、说一说(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生: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xx)厘米。(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图上,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倍。3、议一议(1)什么是比例尺呢?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2)比例尺怎样表示呢?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或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带计量单位;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统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是“1”。【意图】数学概念不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自己总结和概括出来的,自己发现特征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经历知识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理解。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1、有时,比例尺的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大。一个精密零件的长度只有3.5毫米,画在一张图纸上是70毫米,这幅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70:3.5=700:35=20:1答:这幅设计图纸的比例尺是20:1。2、有的地图上的比例尺用线段来表示。小明家在学校的正西方,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900米。你有办法找到小明家在图上的位置吗?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0米。(在学校正西方向900米。)3、这位老师从广州坐飞机到北京开会,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答:广州到北京实际距离是1920千米。五、总结新课,整理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比例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2、出示表格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高)师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在这里——“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探索新知(一)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1、出示例1表格2、提问:这张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补充板书)(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3、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路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比例的认识教案精编

文档大小:3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