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环境概论论文.docx / 文档详情
环境概论论文.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8
约2.3千字
约5页
0
13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环境概论论文.docx

环境概论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概论论文

连云港市的环境现状今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是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空气质量市区全年近7成天数空气优良,市区环境空气中PM10可吸入颗粒物和PM2.5细颗粒物均超标,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未超标。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四县城区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值均符合二级标准,PM10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0.3%,13个省辖城市达标率范围为53.6%~68.3%。13个省辖市中,港城在全省排名第二,徐州年均空气表现最差。夏天的天空湛蓝,冬天的天空稍灰暗,我市空气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市区主要污染物浓度月均值变化情况显示:不管是PM2.5、PM10这些颗粒物,还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几乎都在12月和1月为较高浓度,7月和8月浓度较低。市环保局工作人员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我市冬季低温少雨,受华北地区灰霾影响较大,本地大量燃煤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等也加重了空气污染。我市春秋季节污染程度次之,主要是受春秋季风沙较大等影响。市区夏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主要是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强,污染物扩散条件好,且夏季为雨季,降水较多,对污染物有着良好的净化作用。夏天少了PM2.5颗粒物,臭氧便成了首要污染物。市区去年在5月、6月、8月份臭氧超标天数相对较多,主要是因为高温和强太阳辐射等气象条件有利于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超标一方面是受到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的光化学前体物污染影响,另外也受到温度、相对湿度、日照等因素影响。(摘自2013年连云港环境状况公报)水源水质市区及东海县饮用水源沭新渠、赣榆区塔山水库、灌云县叮当河、灌南县北六塘河各项水质指标均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河流水质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市地表水达到Ⅲ类以上水质类别的断面占56.8%,超标断面主要为市区景观河流以及跨界河流。Ⅲ类以上水质有所增加,Ⅳ类水质相应减少。氨氮、总磷、石油类等主要污染物仍是造成西盐河、大浦河等市区主要景观河流未能达到相应功能类别标准的重要原因。值得重视的是,全市乡村河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状态,综合达标率为43.8%。城市环境噪声2014年,市区及县区各功能区噪声昼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年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市区及赣榆区和三县城的区域环境噪声年均值均符合国家城考环境噪声低于60分贝标准要求。其中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53.3分贝,比上年有所降低;县城区域环境噪声中以灌南县最低,为53.8分贝,灌云县的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年平均等效声级较上年略有上升,其他县区有所下降。交通噪声方面,2014年市区及赣榆区和三县城区的交通噪声平均值均符合国家标准昼间四类区标准,其中市区20条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年平均等效声级为67.5分贝,比上年略有上升;赣榆区及三县城区的交通噪声,以灌云县城最低,为59.6分贝,同2013年相比,灌南县、东海县交通噪声值有所上升,其他城区均有所降低。生态环境2014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59.9,表明港城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2014年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卫生状况良好,生物学指标总体一般,水质均在轻污染与中污染之间,对人体健康无害,上游水质依次优于中、下游。近岸海域海水生物学指标总体良好,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较低而优势度较高,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较高,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水产品的生物质量均能达到《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二类标准的要求。但需要重视的是,http://http://www.unjs.com/news/55BA456BB500F66B.html近岸水质劣于远岸水质,入海河流污染问题亟需解决。同时,大气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城市环境空气显示植物叶片中硫、氟的含量以及细菌、马丁霉菌总体处于清洁-轻污染状态。全市未发生辐射安全事故,工业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妥善处置。(摘自2014年连云港环境状况公报)改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1.植树造林2.控制污染物排放3.建立自然保护区4.对造成污染的行业罚款5.深化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扬尘污染6.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7.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8.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清洁能源供应9.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10.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11.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改善水质的措施:1.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2.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3.着力保护水资源4.强化科技支撑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6.严格环境执法监管7.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8.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9.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10.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改善噪音的措施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环境概论论文

文档大小:13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