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x 立即下载
2025-08-18
约4.1千字
约10页
0
16KB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x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作者/李景林(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354000)摘要:“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与学习者的旧知识有联系的引导性材料,它具有包罗性广、概括性强的特点,能帮助学生搭建一座从旧知识通往新知识的“桥梁”,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先行组织者”主要以模型、实验、文字资料、概念图、问题探究等形式呈现。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概念内涵呈现方式如何帮助学生搭建一条从旧知识通向新知识的“快车道”,构建有意义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和研究的课题。“先行组织者”策略就是这样一条“快车道”。那么,什么是“先行组织者”?它在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呈现?本文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探析。一、“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内涵“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来的心理学术语,是指在学习任务之前给学习者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概括性和包罗性,并且能清晰地将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它可以是一段文字资料,一个概念、公式或定律,也可以是一个实验、图形或模型等。提供“先行组织者”,是为了实现用先前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新知识,使原有概念对新概念、新知识起到固定、吸收作用,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吸收、同化,或者把新知识嵌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奥苏贝尔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储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学生能否理解掌握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旧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这种协同作用会导致新知识被同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使之发生改变,进而有意义地获得新的知识。二、“先行组织者”在生物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特色、学生特点、课程要求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重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先行组织者”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以模型的形式呈现生物课程标准在知识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知识”,将获得生物学模型的基本知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在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部分做了具体详细的规定。模型建构不仅是课程目标之一,也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需要。高中生物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概念模型(如血糖调节模型)、数学模型(如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等。例如,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之后,许多学生对教材中“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这句话难以理解,不知道如何判断什么情况下是“低浓度”,什么情况又属于“高浓度”。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把数学模型——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坐标图(如图1)——作为“先行组织者”呈现出来:由图可知,b点为生长素的最适宜浓度,促进生长作用最强,植物生长速度最快。曲线abc段对植物生长都有促进作用,属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低浓度”。其中,曲线ab段,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教学论文www.fwsir.com)ab段生长素浓度为适宜浓度范围内的低浓度;曲线bc段,生长素的促进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弱,bc段生长素浓度为适宜浓度范围内的高浓度。c点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无影响,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在曲线cd段,生长素完全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可见,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浓度”。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在呈现该数学模型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数学“坐标”知识,轻松地解决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这一知识难点。(二)以实验的形式呈现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生物现象要通过实验才能作出解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理解,生物学的许多理论也是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通过实验得到的知识更加真实可靠,让人信服。因此,用生物实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先行组织者”,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还原糖的鉴定,细胞中的糖类以及红糖、白糖、冰糖都是由蔗糖加工成的等知识。课堂上,我以“渗透现象演示实验”(如图2)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展示“问题探讨”中的渗透实验装置,说明烧杯中是清水,漏斗中是蔗糖(白糖)溶液,请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生烧杯中的清水变甜了。师如何检验?生用舌头舔。师不卫生,更不科学。再说,蔗糖分子也透不过半透膜啊!生用斐林试剂检测。生不行,蔗糖不是还原性糖。生把蔗糖换成淀粉
查看更多
单篇购买
VIP会员(1亿+VIP文档免费下)

扫码即表示接受《下载须知》

生物教学论文:“先行组织者”策略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文档大小:16KB

限时特价:扫码查看

• 请登录后再进行扫码购买
• 使用微信/支付宝扫码注册及付费下载,详阅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 如已在其他页面进行付款,请刷新当前页面重试
• 付费购买成功后,此文档可永久免费下载
全场最划算
12个月
199.0
¥360.0
限时特惠
3个月
69.9
¥90.0
新人专享
1个月
19.9
¥30.0
24个月
398.0
¥720.0
6个月会员
139.9
¥180.0

6亿VIP文档任选,共次下载特权。

已优惠

微信/支付宝扫码完成支付,可开具发票

VIP尽享专属权益

VIP文档免费下载

赠送VIP文档免费下载次数

阅读免打扰

去除文档详情页间广告

专属身份标识

尊贵的VIP专属身份标识

高级客服

一对一高级客服服务

多端互通

电脑端/手机端权益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