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揭阳揭西县联考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甲看到:路旁树木向东运动;乙看到:甲静止不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应当是() A.甲向西,乙向东运动 B.甲向东,乙向西运动 C.甲乙都向东运动 D.甲乙都向西运动 2、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块矿石由地球运往太空,质量不变 B.把铁块压成铁片,质量变小 C.将菜刀磨光,质量不变 D.1kg棉花的质量小于1kg铁块的质量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蜡烛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4、下列情形或操作正确的是() A.如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B.如图用来探究冰熔化时的特点,其中(a)图比(b)图的效果更好 C.如图中当水沸腾后把酒精灯撤去,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打气,水会重新沸腾 D.如图是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5、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6、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初春,小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盛夏,人在电风扇下吹风感到清凉,是蒸发加快的原因 C.深秋,时有白霜生成,是凝固所致 D.隆冬,冰冻的衣物晾干,为升华现象 7、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号”。该船在行驶时,水下20米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其低噪音控制指标已达全球最高级别。下列关于“低噪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低噪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低噪音不能传递能量 C.液体中不能传播噪音 D.科考船“低噪音”是从声源处减弱了噪音 8、在图中,关于车辆行驶警示,不是针对惯性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开车必须系好安全带 B.过桥车辆不许超过限制重量 C.禁止行车抛洒物品 D.前方弯道,减速慢行 9、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一个鸡蛋大约0.05kg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 10、同学们都观察过老师上课演示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溅,如图所示。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 A.水可以传播声音 B.固体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超声波的存在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夜深了,把电视的声音关小点,这是从________减小噪声,从声音的特性的角度分析,这是减小声音的________。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如图所示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弱,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12、通过平面镜看到挂钟的指针情况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_镜。 13、如图所示,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14、将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______。请你设计一个显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 15、晚上,小李在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照射,如图所示,则他从旁边观看到平面镜较______(选填“暗”或“亮”),因为在平面镜上发生的主要是______反射。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明进入光学实验室进行复习时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发现用前后可折的纸板(如图甲)不仅能呈现光路,还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___。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①他用较________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探究。②他在找准像的位置后,画出了A、B、C三点做标记(如图乙所示),在测量物距和像距时,他应分别测出___________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经多次实验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__的。 (3)在利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供选择的凸透镜有:D(焦距15cm)和E(焦距50cm),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D”或“E”)。该图的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 17、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后,接着又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书生****aa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