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博崇实验学校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调研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有密度分别为和的液体质量各,只用这两种液体最多可配成密度为的溶液的质量为(已知,且不计混合后体积变化)() A. B. C. D. 2、如图,李白《夜宿山寺》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其中“高声语”是指声音的()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纯 D.频率大 3、下列关于地球附近物体受到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B.重力的方向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的 C.g=10N/kg,表示1kg=10N D.悬浮在高空中的热气球不受地球的重力 4、学校实验室内的温度是28℃,芳芳将一支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发现温度计的示数()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5、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A.丙丁 B.乙丁 C.甲丙 D.甲乙 6、2019年10月1日是祖国70岁生日,为庆祝祖国70周年,在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其中直升机方队组成了“70”字样飞过天安门,如图所示,其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某一架直升机相对于其他直升机是运动的 C.直升机是运动的,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 D.直升机是静止的,它们的飞行速度可以不同 7、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8、下列物态变化中,与“春暖花开的时节,千佛山上的冰雪融化汇成溪流”这一现象吸热或放热特征相同的是() A.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B.农家小院室外地面出现了霜 C.成绵高速路上的浓务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寒冷的冬天道路结冰影响行车安全 9、下列几个实例中,能够减少摩擦的是 A.举重时举重运动员一般都需要在手掌上搓一些白粉。 B.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花纹。 C.拉杆式书包底下装有轮子。 D.在皮带传动中把皮带张紧。 10、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请在所给的现象后填上合理的解释。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______;没有除霜功能的冰箱内壁上通常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______而形成的;平静的水面看到“蓝天白云”,这些“蓝天白云”是由于______而形成的。 1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_____热,使气温降低,人感到寒冷。 13、小明在期末复习过程中,发现课本上有几处知识不太清楚,请你帮他解决一下: (1)研究声能时,在扬声器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时,可在水面上方喷些烟雾并在水中滴几滴牛奶,其目的是______。 14、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或手机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选填“前”或“后”)方,需要佩戴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15、蒙巴萨——内罗毕铁路是我国用中国技术,按中国标准帮肯尼亚修建的标轨铁路。列车从蒙巴萨出发,以120km/h的速度运行4h后到可达内罗毕,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物理操作实验考试中,小明抽到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如图2,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图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努力****妙风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