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建邺区六校联考物理八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2、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 B.地面对车轮的支持力 C.斧头对木柴的力 D.下落小球受到的重力 3、如下图所示表示晶体凝固规律图线的是() A. B. C. D. 4、在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个可以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小火车,如图所示。当小火车将要通过“∩”形框架时,突然从小火车顶部的小孔2中竖直向上弹出一个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恰好落回原来的小孔2中。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于小火车,抛出的小球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B.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小火车给的向前的推力 C.抛出的小球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球受惯性作用 D.小球上升至最高处时,它的速度为零,处于静止状态 5、关于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不同物质,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C.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D.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乙物质体积相等,甲的质量大 B.若甲、乙物质质量相等,甲的体积大 C.乙物质的密度为2g/cm3 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1 7、在下列图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过程中,能够放热且温度保持不变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铺沥青 C.干冰变小 D.铁水浇筑党徽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变大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9、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 C. D. 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借助电子通信设备通话,是因为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或“次”)声波工作的;银行里的验钞机是利用_______(选填写“红”或“紫”)外线工作的;实验室中的显微镜是利用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工作的。 12、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两个箭头。当将半杯水放在纸前从左向右移动时,会出现乙图的景象,则装有水的玻璃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1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____。 14、为倡导全民健身,传播绿色生活理念,2019年4月21日。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开赛。如图所示,一跑步爱好者佩戴智能运动手环参加比赛,以路旁建筑物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智能运动手环还可以通过______以无线的方式向手机发送运动的统计数据。 15、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你看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雾凇挂满枝头,美如仙境。那么“滴水成冰”是______现象;而美丽的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结附在树枝叶上形成的冰晶,它的形成是_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如图甲为一种案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案秤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加减槽码,并调节游码在秤杆上的位置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物距u/cm像距

书生****22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