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2025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同学在烧杯中装某种液体,多次测出了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及对应的液体体积V,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图象,结合下面表格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的密度是1.8g/cm3 B.查表可知,该液体可能是煤油 C.烧杯的质量是20g D.体积为50cm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50g 2、如图所示,阳光下一本物理教材掉到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为 A.阳光在教材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不同方向射出 B.阳光在教材上发生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C.小明和小红眼睛发出的光都射在书本上 D.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小明和小红的眼睛 3、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关于二维码相对于手机镜头的距离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任何距离 B.一倍焦距以内 C.大于二倍焦距 D.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4、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在岸边看水的深度比实际深度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B.人靠近平面镜时,人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C.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D.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黄三种色光合成的 5、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写的《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舟是静止的() A.大地 B.岸边的树 C.远处的山 D.坐在舟上的李白 6、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7、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如图,表示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8、关于误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容易产生误差 B.测量工具越精密,实验方法越合理,误差就越小 C.无论科学技术怎么发展,人们都无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D.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使误差减小 9、对下列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是32℃ B.你的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min C.正在考试用的一张物理答题卡的质量约100g D.一张书桌的高度约0.8m 1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所示,来自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_____(填“远视眼”或“近视眼”),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若不戴眼镜,还想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人应该_____(填“靠近”或“远离”)物体。 12、人们把红、绿、_______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13、六月的紫薇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 14、为倡导全民健身,传播绿色生活理念,2019年4月21日。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开赛。如图所示,一跑步爱好者佩戴智能运动手环参加比赛,以路旁建筑物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智能运动手环还可以通过______以无线的方式向手机发送运动的统计数据。 15、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示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水平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测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10g,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如图乙。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丙,则量筒中的液体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以上数据求出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4)此种测量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

雨巷****莺莺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