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江西南昌市心远中学度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A.3︰4 B.4︰3 C.2︰1 D.1︰2 2、在北方的冬天常会看到户外行人嘴里呼出的“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固 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B.两个力大小相同,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D.一个物体不能同时与两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4、将物体分别放在甲、乙凸透镜前,物距相同,通过甲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通过乙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图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甲透镜的光路图,图中哪幅图可能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乙透镜的光路图() A. B. C. D. 5、对于密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其密度大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其密度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相等 D.物质的密度跟物质的质量成正比,跟物质的体积成反比 6、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A.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B.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城市道路上设立禁止鸣笛标志 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mm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八年级物理书的重力约为0.2N D.人心脏跳动一次约5s 8、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实像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鉴别钞票的真伪 C.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D.在公园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拱桥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9、冷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镜面“模糊”的原因是() A.水发生汽化 B.水蒸气发生液化 C.水发生凝固 D.水蒸气发生凝华 10、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爸爸驾驶汽车带小明去海边沙滩浴场游泳,小明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水的______比沙子的大;汽车是依靠发动机(汽油机)工作时______冲程获得动力的;如图所示,汽油机正在进行的是______冲程。 12、已知甲、乙两物体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它们在相隔相同时间内运动的不同位置,则______物体(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3s,则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为______m/s。 1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风雨声是由于空气、雨滴的_________产生的;其中的雨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14、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___________cm,是__________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15、如图所示,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cm;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6、小亮利用如下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 (3)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4)如图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处(选填“A”、“B”、“C”)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______。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6)如图丁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17、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个方

猫巷****盟主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