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5年石棉县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理论知识深度预测试卷完整版 第1题:单选题(本题1分) 考量员工个人特质的效标属于()。 A.行为性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结果性效标 D.品质性效标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P359知识点:绩效考评的校标类型效标类别:特征性效标(侧重点是个人特质),行为性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结果性效标(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 第2题:单选题(本题1分) ()利用惯性原理,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A.趋势外推法 B.人员比率法 C.回归分析法 D.经济计量模型法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惯性原理是指依据过去的数据推测未来的数量,只有趋势外推法的实质是根据人力资源历史和现有的资料,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具有连续性的原理,运用数学工具对该序列加以引申,即从过去延伸到将来,从而达到对人力资源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的目的。 第3题:单选题(本题1分) 岗位知识测验的内容,不包括()。 A.基础知识测验 B.外语考试 C.专业知识测验 D.性格测验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岗位知识的测验,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基础知识测验,主要检测应聘者对基本常识、相关知识实际掌握的程度或知识面的宽度;②专业知识测验,主要检测应聘者对应聘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实际掌握的程度;③外语考试,目的是要检测应聘者对某一门外语实际掌握的程度。 第4题:单选题(本题1分)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 A.横向分类 B.纵向分类 C.全向分类 D.综合分类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第5题:单选题(本题1分) 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劳动争议称为集体争议。 A.1人 B.2人 C.10人 D.15人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划分 (1)个别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下,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2)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当事人人数为10人以上,有共同争议理由的。 (3)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 第6题:单选题(本题1分) ()是以人为标准,以人在事先,以人择事的工作分类标准。 A.职务分类 B.岗位分类 C.职位分类 D.品位分类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岗位分类以事为标准,事在人先,以事择人;而品位分类则以人为标准.人在事先,以人择事。 第7题:单选题(本题1分)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 A.50% B.40% C.30% D.20%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经营安全率是安全余额与实际销售额的比值。经营安全率在0~1之间,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当经营安全率低于20%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提高经营安全率有两个途径:①增加销售额;②将盈亏平衡点下移。 第8题:单选题(本题1分) ()将薪酬计划和培训计划结合在一起。 A.年薪制 B.技能薪酬制 C.绩效薪酬制 D.岗位薪酬制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技能薪酬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薪酬,强调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提供薪酬。在实行技能薪酬制时,企业必须给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培训计划就是最适合的方式。所以企业在实施薪酬计划之前就要制订一个与之相对应的、较为固定的培训计划。 第9题:单选题(本题1分) 以下关于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布 B.用人单位可不考虑职工的意见 C.内容不合法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D.其制定程序是先职工参与后正式公布 【正确答案】:C 第10题:单选题(本题1分) 下列关于培训评估对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受培训成本的限制,无需对所有培训活动进行评估 B.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于培训需求、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C.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培训目标、受训人员等方面 D.新教员的课程应着重于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能力方面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由于培训的需求呈增长的趋势,因而实施培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也在持续攀升,因此不一定要对所有的培训进行评估。主要针对以下情况进行评估: (1)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于培训需求、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2)新教员的课程应着重于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能力方面。 (3)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课程组织、教材、课程设计、应用效

淑然****by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最近下载